“为尊者讳”可以休矣 F[J;u/Z
文:白马非马 F[J;u/Z
F[J;u/Z
“为尊者讳”一语出自《春秋》,与之相关联者,还有“为亲者讳”和“为贤者讳”等等。《春秋》乃五经之一,既然为孔子校订,当可列为儒家坟典之作。诸子百家之儒家,为历朝历代帝王所尊崇,后来更被称为儒教,而其代表人物孔某人(为不使很多人看了不爽,就不称之为孔老二了),本来为一著名教育家或曰思想家,也终于因为统治者所利用,更被推崇为至圣先师,成了不食凡间烟火的圣人。 F[J;u/Z
孔某人的思想,之所以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不过因为孔某人当年一心某官,他的思维方式是完全站到统治阶级立场上去的,作为教育家或曰思想家的孔某理论水平远较统治者更高明,其言论也就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仅此而已。站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把其思想中很多类似的顽固之处称之为封建余孽,应不为过。 F[J;u/Z
“为尊者讳”,也因此在整个漫长封建社会中,一直起到了非凡的作用,成为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理论基础之一。与之相配的另一条儒教教条是“刑不上大夫”,同样出自这本儒家典籍。但是,随着文化革命(不是那场大革命),思想解放,这一没落的封建思维方式,早经唾弃而再也没有了市场(当然,具体操作如何,是否达到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则另当别论)。 F[J;u/Z
而“为尊者讳”,则远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所谓“为尊者讳”,简而言之就是对那些所谓尊者长辈、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的功劳政绩可以大讲特讲甚至夸张到传奇的地步,而他们干过的不太体面的事或者坏事则丝毫不能提,不能讲,否则就犯了大忌讳,为人诟病。显而易见地,这样的做法,与前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所倡导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全是背道而驰的。而依靠这种“为尊者讳”的没落思维,不能正视现实,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也是非常不利的,因为它可以起到掩饰矛盾的作用,而无法真正解决矛盾。 F[J;u/Z
“为尊者讳”,是对思想的一种束缚,它使得人们形成固定思维,不再敢于挑战权威。这对于学术的发展可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无例外。 F[J;u/Z
其实,所谓“尊者”,毕竟也是人,你我一样的凡人。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得病的。用文话说,则是人无完人。但是,既然是“尊者”,自然有其可为人尊重之处,并不因一点瑕疵而影响其光芒绽放。“为尊者讳”,刚好显得不够大气,不敢面对现实,也会因此失去人们的尊重。 F[J;u/Z
近来,有宋某者,很是嚣张,不惜与“尊者”为敌,也因此很是为众人不取乃是威胁谩骂者甚重。宋某以鲁迅再生自居,本人也因此对他相当反感,感觉其人有些不自量力。但是,记得有达人说过: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必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宋某,敢于揭露娱乐圈黑幕,不惜与众人为敌,其精神还是有可嘉之处的。在一片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虚伪氛围中,能有这样一只哪怕是丑陋的匕首来刺穿黑幕,让人们透过漏洞看到一丝光亮,还是难能可贵的。笔者注意到,宋某的匕首不仅刺往小丑,也同时刺向所谓“尊者”,并因此付出了代价。宋某虽为众人骂,但其胆气,应该是可以让骂他的人也不得不有所敬畏的。况且,宋某所刺伤的人,大多并不敢正面反击,至少,我不认为这是出于他们的大度,或者是不屑与“小丑”斗,这样说,一是因为宋某总是说得有根有叶,让人即便不信,也不能不起疑,二是因为这年头,人们维权意识早经觉醒,对于无谓的诽谤,通常不会处之泰然。有人认为,宋某是炒作,因此对方若反击等于是配合炒作,这样的说法也似乎无法站住脚,一些明星同样或者更企盼炒作,被刺伤后竟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击,或者说,抓住机会进行反炒作,似乎也说明一定的问题还是存在的。 F[J;u/Z
鲁迅先生,当年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我看来,他更是中华民族的良心。宋某当然不配与鲁迅先生相提并论,但是,从“不为尊者讳”这一角度来讲,在没有新的鲁迅诞生的情况下,有一个宋某出现,似乎还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