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给我提意见,说我对女同事都称呼“美女”,搞得她们心里没谱了,不知道谁才是真的美女。笑死人了,如今不都是这样称呼女性吗。称呼美女,非以貌然,盖与“小姐”别也,不必当真。
仔细想想,在男人这里是个称呼,可女人不见得就这样认为,所以,在字典的词条里,还得尽快给它来个定义:1,指貌美的女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女性的一般称谓。这样就好办了,当有人称呼你是美女时,你完全可以泰然受之,也可以当作称谓从耳边飘走。如果再仔细想想,美女还真有话题,茶余饭后闲聊一下也是很不错的。
说起美女,首先就绕不开四大美女。这四位美女名声如雷,老少皆知。知道什么呢?有人知道她们各自美在什么地方,有人知道她们的名字、身世、故事,有一点比较容易忽略,那就是她们都是政治工具,都以悲剧结束。让美女以悲剧收场,是古人的狡猾,顺理成章地抛出“红颜薄命”来,说白了,还是歧视女性的思想根子作怪。还有些酸儒,明明心里想着与美女日日承欢、夜夜媾合,却装出一副清道夫的丑相,真是太虚伪,恶心人!
相反,一些贩夫走卒很直接,心有所想,口有所言。像西门庆的那十个朋友,这些家伙调戏妇女各有一套手段,大抵还是很直接的,最多绕个弯子,说我请你嗑瓜子。现代人进步了,不嗑瓜子了,叫我请你喝茶。鬼话,女人有几个会喝茶的?
也不全是鬼话,请美女喝茶也是有来历的。过去到青楼去,第一步就是喝茶,这样显得清雅。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方能与那些不入流的地方区别,上来就巫山云雨,那是野人之举。
每个时期对美女的理解都不一样。屈原喜欢用“美女”“兰草”字样,这源于古人做文章喜欢“比”的手法,比什么呢?比喻高洁。后来的人也跟着学,又发展了,除了高洁,还比喻自己怀才不遇,比如曹植的《美女篇》。说到曹植这篇乐府诗,我们不去谈它的背景,不去谈对它的解读,不妨看看那个时期美女的标准。
曹植开篇就给了定义:“美女妖且闲”,长的漂亮不见得就是美女,你得“妖且闲”,妖,媚态;闲,通娴,娴静。一个女人,尽管你脸蛋漂亮,没有媚态是不行的,木讷、或硬梆梆的,肯定有损漂亮;你风风火火的像个男人也不行,为什么不行呢,举止不好看。这样一说,就会明白为什么发展到五代十国时,女人开始裹脚了,那是长期的美的标准下自然孕育出来的怪胎。这也印证了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
让女人好看,后来的人发明了一个看似有根据又很漂亮的话,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前半句出自《史记》,后半句就是后人发挥的。但是,对后半句该如何理解,现在的人,与发明者的本意有了变化。我们现在人是想当然,认为它的意思是女人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非也!古人的愿意是女人白天梳妆打扮,那是出于礼节的需要,家里来了人,得以整齐的装束示人,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到了晚上,进入卧室,女人就要“容”了,这里的“容”,是动词,改变发型装束的意思。怎么改变呢?就是把头发放下来,类似现在的长发飘飘,穿得暴露点,类似现在的露透瘦,这样,夫妻二人世界才有了情趣。
闲扯一通,下班回家,就扯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