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28阅读
  • 7回复

美丽与哀愁(3)·肖泉村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8-19

  [独家授权,谢绝转载]

 

3. 肖泉村情结

  

194912月,出生仅一个多月的凝云被父母亲送到温岭城郊肖泉村一程姓人家寄养。

肖泉村位于温岭城郊东南面,离城约2华里。这里山清水秀,溪水淙淙。解放初期,全村有600多人,算得上是一个大村庄。这里的农民除种着几亩薄田外,农闲时纷纷外出做些生意,因此,村民的日子基本上还过得下去。

凝云被父母亲送到肖泉村程家寄养,一是因为母亲连续三年生育了三个孩子后,实在难以再亲自抚养。况且,第二个孩子先天有疾,时常生病,母亲的身体也不健壮,若再自己养育一个孩子,实在是无能为力了。二是依当时娘家的经济状况,似可以雇得起奶妈或佣人在身边,但是,此时已经解放,家中再雇人,就有了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将凝云送到乡下寄养。

肖泉村程家,世代务农,勤劳朴实本份,是个地道的农村普通家庭。主人程声宝,是个能干的、吃得起苦的农民。除农忙时种着几亩田地外,平时常去宁波等地做些豆面等小生意。程声宝性格耿直、忠厚,在村里人缘不错。妻子陈玉梅,是个标准的旧时农村妇女,性格温顺善良。除帮着丈夫磨豆外,还饲养着一大群鸡鹅,还要纺纱织布,料理家务。他们夫妻婚后曾养育过一个孩子,但刚刚不幸夭折了。按当地说法,需抱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才能养活自己的后代。凝云到程家后,程家夫妇格外小心,视同己出,精心抚养。

程家夫妇喜欢凝云,是因为她从小乖巧。自懂事起,能帮着阿姨、阿伯(凝云对奶妈、奶爸的称呼)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喂鸡、赶鹅、灶下添火等杂事。每逢家中来客,她总是不用大人吩咐,端出板凳让客人坐,惹得程家夫妇更加喜爱。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每天都快快乐乐。

195312月,恰逢父亲从上海回家探亲,父母一起去了温岭外婆家,将凝云接回黄岩自己家中。从此,与母亲、姐姐、哥哥生活在一起。

离开肖泉村时,阿姨、阿伯万般不舍。几天前,当得知凝云将要回黄岩时,夫妻俩整夜难眠。从一个月到四周岁,程家早已把她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如今,凝云离去,犹如骨肉分离。阿姨到布店扯了几尺花布,一针一线为凝云做了二身新衣服,又自己动手做了“切糖丝”,炒了花生、瓜子等,捆扎成大包小包。这天清晨,阿姨、阿伯早早起床,为凝云做好饭,一边流泪一边抢着一口一口地喂,懂事的凝云也哭着对阿姨、阿伯说:“我不去黄岩”。上午,阿姨阿伯先将凝云送到外婆家,乘她哭累了睡去时,他们才流着眼泪万般无奈地离去。从此以后,阿姨再也不愿意领养别人家的孩子,因为凝云的离去让她伤透了心。如今,阿姨已垂垂老矣,她对子女们说:凝云小时候穿过的衣服鞋帽我都保留着,待到我百年时,我要一起带走。

长大后,凝云对肖泉村童年往事的记忆是模糊的。但是,她与阿姨一家却结下了永远都解不开的情结。

每年学校放寒暑假,凝云总要到肖泉村住上一段日子,帮着阿姨、阿伯干些家务活。自凝云离开程家后,阿姨一连生了六个孩子,个个健康,真正应了当年村里的说法。而阿姨、阿伯隔上一段日子,总要带上自己种的红薯、花生,做了年糕,到黄岩看望凝云。一次,阿姨阿伯夫妻俩天未亮挑着自家种的红薯、洋芋、豆面等,一路步行整整走了八个钟头来到黄岩凝云家。每当阿姨一家听说凝云要来,总要忙碌一阵,象接待女儿回娘家般地兴高采烈。每次离别,全家一定要把她送上车才放心地回去。凝云后来对我说:“他们一家对我一直很好,把我当作他们的亲生女儿,我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

1976年春节,我们结婚回家探亲,凝云第一次领我去了肖泉村,我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亲密无间。我们调回黄岩以后,凝云与肖泉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年春节我们会领着着孩子去看望阿姨、阿伯。而程家兄妹也会来我家,与他们的大姐团聚。记得2003年的一天,阿姨让她的女儿专程来椒江,带给凝云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凝云不知何物,打开一看,是十几枚银元。原来,阿姨将家中解放前积存下来一直压在箱底的几十枚银元分给儿女们留作纪念。自然,阿姨给凝云也留着一份。在老人家看来,凝云就是她的长女。

2004年,阿伯病重,在温岭救治时不断念叨着凝云。凝云闻讯立即赶到温岭医院,阿伯拉着凝云的手说:“我要回家,这里的费用太贵了,你让我回家去。”凝云眼含热泪对伯伯说:“我们现在有条件,花钱的事不要管,你放心治病,等好些了我们就回家。”凝云回来后,每天晚上打电话问候阿伯的病情。23天后,凝云在晚上11点打了电话,半个小时后阿伯去世。凝云以女儿身份为阿伯送行。那天,凝云回家后心情沉重,悲伤地对我说:“阿伯年纪大后,脾气变坏了,时常无缘无故责骂自己的子女,唯独对我一直细声细语,也能听得进我的劝说,想想往事,我对他回报得太少太少。”

2006年开春,凝云患重病,她要我不要告诉温岭阿姨他们。但事隔不久,他们还是知道了,阿姨得到消息,执意要到上海来看望。后来孩子们骗她不是什么大病,凝云叫你不要去,她很快就回来,这才作罢。凝云弟妹们带着母亲的嘱托,看望过凝云后,立即按农村的习俗,与表姐林小遵一起到温岭城北娄旗尖一寺院里做佛事,祈求佛祖保佑凝云平安无事。尽管这一切都无济于事,但他们这种极其深厚的手足之情,令我永远感激。

凝云病重其间,阿姨的六个子女到医院,自己安排好住宿后,执意要在医院里陪着他们的大姐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在以后的治丧时,全家整整守灵一夜,哭肿了双眼。事毕,我去肖泉村探望阿姨全家,他们说:父亲去世时我们都没有这么悲伤过,大姐去了,让我们真正感到难过。他们都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都是最真诚的人。在他们身上,我真心领悟到中国农民那种传统的,真挚而朴实的人间真情。

肖泉村给了幼年的凝云许多快乐,朴实的村民给了她无限的关怀,善良的阿姨一家给了她无尽的温暖。直到许多年以后,凝云都深深地眷恋着。

2007年春节期间,我又专程去了一趟肖泉村,带着凝云的遗愿和嘱托,再一次向阿姨全家表示了深深的祝福。

逝者如斯,愿生者如歌!

凝云与肖泉村的情结,永远也化不开。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转身离开

发帖
155
蜂蜜
779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8-19
额,肖全村的榜样......凝云阿姨与肖泉村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崇敬......4 loding......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8-19
让人感动的一段肖泉村情感故事。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小发髻
发帖
2
蜂蜜
552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8-19
5年后重读,仍让我感动的热泪盈眶……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8-19
好感人的肖泉村情结!
做一个快乐的人!
离线指语

发帖
1153
蜂蜜
18832
威望
15
宣传贡献值
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8-19
结缘肖泉村,如一泓清泉,清甜,爽口。
一灯一筝一人瘦;一抚琴弦一泪流;一遇一别一场
梦;一缕相思一缕愁。
离线秋卉

发帖
4873
蜂蜜
9212
威望
11
宣传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586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8-24
令人感动的人间真情,希望它不仅仅只存在我们的回忆录中。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8-25
那时家里的孩子多,将孩子送到乡下带的现象不在少数,我家小姑子也一样,还没有凝云在乡下呆的时间长,可能只去了一年半的样子,但回来后还是有点傻乎乎的,一句话都不说,就呆坐在一边。更别说凝云和肖泉村程姓人家的感情了。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