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 /YgQi Bm /YgQi Bm /YgQi 她说,她的心里永远有个梦。无论年龄增长,外表如何变。对于河流,树木,阳光,马路,蓝天,永远会在 某一刹那触及她的心灵。
Bm /YgQi Bm /YgQi 一切温软如她笔下的文字。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人物档案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李鸿 1967年出生,台州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作品散见《当代诗歌散文精选》、《微型散文精选》、《临海风》、《钱江晚报》、《台州日报》、《台州文学》等。2002年散文《岁暮》获由石家庄文联和中国作协举办的圆梦之旅全国诗歌散文小小说大奖赛三等奖。现供职于市建设规划局杜桥分局。
Bm /YgQi Bm /YgQi 去年底,李鸿的散文集《边走边看》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边走边看》,收录了她十几年来的随想随记。对于这本集子,李鸿把它看成自己这一路行走过来的总结。
Bm /YgQi 就像是等待一个孩子的出生,当书的清样出来时,她心里一直挂着的那份重重的惦念终于放下。
Bm /YgQi “文章还稚嫩,散漫和缺憾。但是,我写了,很真诚地去写了,并且去感悟了去思考了,那些辽阔、温暖、落拓的场景,那些记忆中的片断和故事,那些行走时掠过的寂寥和风景,都会在我的书里散发着属于我自己的温暖气息。” 她在后记中如是说。
Bm /YgQi 写文的初衷,只为记录,只因热爱。
Bm /YgQi Bm /YgQi 真爱文字
Bm /YgQi 或许因为妈妈是语文老师吧,从小,李鸿就能比其他小孩子能更早更多地接触到文学作品。那时候没有书柜,家里那种老式的箱子里放置着许多中外书籍,她就喜欢坐在庭院里看书,并也确实为此着迷了。“为看完一本书,可以整夜不睡。就因为喜欢看书,我很偏科,明显的语文要好过数理化。”作文课上,她的作文通常是被老师当作范文来念。
Bm /YgQi 文学种子很早就开始萌芽。上高中时,开始写诗。“属于少年不知愁滋味那种。常常有感而发,便到处涂鸦,那时的诗稿一叠一叠,从没想过要投稿,只是静静地存放在属于自己的小箱子里。”
Bm /YgQi 高中毕业后,开始工作,学生时代写文的习惯保留了下来。后来加入当时的灵江女子文学社,认识了一帮文学青年,“大家常常一起交流探讨,将自己写的东西相互传阅。都是年轻人,热情洋溢,那种氛围很舒服。”
Bm /YgQi 也就是那时候起,李鸿的文字开始陆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而她至今印象最为深刻的,是自己那篇写给女儿的文章《给女儿一个吻》,“当时将文章寄到台州日报的副刊,与那边的编辑并不认识,所以寄过去后也没放心上。”直到某一天,她在家中看到报纸,这标题似曾相识,一看署名,原来就是自己的那篇。“那心情真的是很高兴,有了一种被认同的喜悦,还有莫大的鼓舞。” 那份报纸至今保存着,她将它看作自己写文的起步。
Bm /YgQi 而后,慢慢积累,发在报上、杂志上的文字也越来越多,如今已经有数十万字。
Bm /YgQi 当年的文友们,或因工作,或因家庭,渐渐丢失了那份对文学最初的热情。有时遇见会对她说:想不到你能坚持这么久。她却觉得奇怪,“我不只是坚守,只是我喜欢文字。”
Bm /YgQi 台州市作协副主席王安林在给她的书评里写道:热爱文字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安静,工作的变换感情的平淡以及生活的舒适突如其来的财富包括文坛自身的躁动都会构成一种威胁和诱惑,如何让自己单纯地笼罩在那种谁也不知道的白日梦中,这真的需要非凡的定力。
Bm /YgQi 只因,她是真爱文字的。
Bm /YgQi “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一种想法,能让生命中一些人,一些事,一些花朵,如清泉般地流泻出来,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Bm /YgQi 于是,《边走边看》里,出现了人们身边熟悉的事物,一座石桥,一片白云,一个落寞的黄昏,一缕摇曳的炊烟,总会在某一刹那触及她的心灵,这是文人特有的敏感。李鸿用属于她的文字构筑了独有的情感世界。
Bm /YgQi Bm /YgQi 希望永远保持纯真
Bm /YgQi 与文学沾边的人都会有孤独和落寞的时候。李鸿很认同这个说法,“这本集子便是经过一段长长的时间,其间的感伤和落寞让我捕捉了一些星星点点的感悟,渐渐地便积累了这些文字。”
Bm /YgQi 她保持着心灵的安静,相比喧闹的城市,她更喜欢小镇的生活。工作结束后,会常常沿着乡野小路去看暮色中的星光,夜晚时,会听音乐,写文,真切地感受着生活。她开了博客,有空时便经常贴一些文章在博上,这让李鸿似乎回到学生时代那段青春期。“随意真诚地写文字,不用想结果,不用特意的刻画。一种最真实的表达。”这是她最喜欢的写文状态。
Bm /YgQi 因此,她一直说,散文是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因为与性格一致,她的文字弥漫着一种闲适淡雅的氛围,是她所中意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可以看成是懒散,没有追求。”她笑。
Bm /YgQi 熟悉的人,对她的评价,少不了的是纯真一词。四十不惑的女子依然保持浪漫感性。某个夜晚,重新阅读《廊桥遗梦》,意犹未尽,便找出碟片接着看,看到通宵,又一股脑儿将满满的情绪化成文字。第二天还是能精神抖擞地起来工作。
Bm /YgQi 她的心里永远有一个梦。“我希望能永远保持着一份纯真,无论将来多少岁,都能对事物抱着新鲜感和好奇心。”
Bm /YgQi 持着这份纯真一路走过来,“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都有不同了。笔下的文字自然而然地会发生着变化。”一步一步,从稚嫩到深度,现在,她希望自己能往理性深刻上走。
Bm /YgQi “惊叹那样的文字,表面上波澜不惊,暗地里却汹涌交错。”她已开始尝试着写小说,《边走边看》里,已经收录了之前创作的几个短篇,“希望将来可以出小说集。”
Bm /YgQi 对于文字,她能永远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热情。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Bm /YgQi 作者:□郑娟 编辑:张健
Bm /Yg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