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658阅读
  • 16回复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6-04-10
看了一是斑竹对陆游《钗头凤》的赏析后,觉得我们之间的理解不一样,主要是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陆母逼游休妻的行为,是“淫威”吗?

不是。我们知道,在封建社会里有个“七出之条”,其中,“无子”便是一条理由。只要老婆不能生育,做丈夫的就可以光明正大的休妻,至于休与不休,除了受“三不出”的制约外,还要看当事人以及家人的态度。陆游和唐婉是在绍兴15年(1145年)结婚的,时,陆游20岁;陆游和续配王氏生第一个孩子子簴时,陆游24岁,由此可以推断陆游和王氏结婚时不应该晚于23岁,从这里也可以略知唐婉被休之年,是在他们婚后的2----3年。一个女子婚后2----3年还没有孩子,在正常情况下,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不育。也就是说,陆母以唐婉“无子”为由让陆游休妻,是符合当时礼法的,我们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来解读八百年前的事情。如果我们看过《钗头凤》后一定要愤懑的话,那只能怪当时的礼法,而不能迁怒于陆游的母亲。

第二,陆游写《钗头凤》时,心情是“痛楚”的吗?

陆游写作时的心情,因为我们都不是当时的见证人,自然言之无据,但是,我们可以参考陆游当时的处境,来进行分析,揣度,进而体会到他的心情。分五个方面。1,《钗头凤》写于绍兴25年,时,陆游30岁,已经是3个孩子的父亲了,此时,陆游一直在家闲居,所谓“三十而立”,陆游没有“立”起来, 他的心情应当是焦急不安的。2,陆游此前曾去杭州应试,初试时得第一名,复试时却被除名,其中的原因,我认为传说的不可信,不去说它,反正就是没有取得功名。陆游在科举的道路上遇到了挫折,他的心情应该是郁闷寡欢的。3,陆游的续配王氏,除了会生几个儿子外,其他的如容貌怎样,才情如何,不得而知。虽无可考,但我估计不如唐婉。当一个人的第二次婚姻不如第一次婚姻时,他的心情应当说是冷漠散淡的。4,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实际上已经成了左右人们婚姻生活的准则,对陆游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在休妻一事中,一方面是母命难违,一方面是娇妻难弃。处在夹缝中的陆游,他的心情应该是无奈无助的。5,再看当时的情景:唐婉和夫君赵士程一起来沈园游玩,碰到了陆游,唐赵夫妇于是派仆人致送酒肴。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不是邀请陆游一同饮酒,而是分饮,这种做法虽然符合当时的礼法,但,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下的陆游,其心情该是多么的尴尬窘迫。总而言之,陆游写《钗头凤》时的心情,是飘忽的,易变的,浑噩的,和复杂的。如果他的心情能用“痛楚”来表达倒是好了,因为,“痛楚”毕竟是一种简单的心情。所以,在陆游看来,诸事不顺似乎又都有其理,一致于他爱无所爱,恨无所恨,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先是“错,错,错”,后又“莫,莫,莫”了。

第三,如何看待陆游对唐婉的“长长的思念”?

陆游的一生,得志不大,再加上动乱的年代,使他的许多言论几成清谈(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爱国主义),从这个层面上说,陆游对唐婉的“长长的思念”,如同他念念不忘抗金一样,权做补憾吧,思念的份额里,爱几分,憾几分,悔几分,会随着情况的不同,此减彼增。从男人的本性上说,哪个男人心底的一角,不曾留有邻家妙女的倩影?这个东西既不是爱,也不是情,何况陆游和唐婉是青梅竹马的一对表兄妹呢?所以,陆游对唐婉“长长的思念”,是那些没有随岁月流失之痕的不定时萌发,“长”是自然,“念”乃偶成。

第四,唐婉真的“公开指责这个世道,容不下才情女子”吗?

女子不能生育,在当时要被人家取笑的,讥为“不会下蛋的鸡”。她们往往不会去公开指责世道,相反,多是默默地接受了这个世道。能够公开指责世道的,多是那些身处下层的 人,像唐婉这样身处中上层社会的人,所受的教育是维护礼法的教育,骨子里缺少公开指责世道的思想。我们可以想像唐婉嫁到陆家2----3年的时间里,她所承受的种种思想负担:对陆游的歉意,对婆婆的愧心,对社会的罪感,这一切,都使她在陆家度日如年,手足无措。因此,被休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不见得是坏事。唐婉后来嫁给了皇家士子赵士程,既然赵士程在知道原委的情况下娶了她,就说明这个世道还是有她容身之处的 ,在我看来,真正不能容她的,是她自己,她跨不开自己设置的一道无形的门槛。

我在读唐婉的和词时(真假姑且不论),眼前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位身材不高,肤色黑黑的女子,独自躲在一个无人的角落,悄然流泪,她泣怨自己多舛的命运,她哀告送子观音的眷顾,她不原再强装笑颜活的心力憔悴。面对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起恻隐之心?怎能舍得要她去指责世道?我们对一个伤痕累累的女子,所能做的是叫她好好休息吧,指责世道的任务,叫我们男人去做吧!

一个东西可以多角度的看,以上看法是我的一管之见,欢迎交流,欢迎批评。
离线诺言

发帖
715
蜂蜜
4843
威望
2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7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6-04-10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钗头凤

【宋】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先生分析得好,我觉得陆游的这首钗头凤,更多的应该是惆怅和酸楚,还有些尴尬.
当时明月在 曾照彩云归
离线不是偶然
发帖
193
蜂蜜
1488
威望
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6-04-10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如果陆游的第二次婚姻幸福仕途坦荡,他不一定会思念唐婉这么深这么长。人的劣根性:失去的是好的+在不如意中会倍觉得如意的温暖。诚如先生所证,许多的不如意混杂一起,心中郁卒,于是十年后偶遇失去,顿是引发伤感。

先生文里也说,休不休妻除了受“三不出”的制约外,还要看当事人的态度。以我反叛的性格来看,陆游让我觉得懦弱盲遵,深受礼法束缚,在礼俗面前选择放弃和牺牲,要我是唐婉早心灰意冷了;相反,在那个年代赵士程能不计嫌地真心欣赏接纳唐婉,实属难得,唐婉的归宿不可谓不错。如果唐婉真如传说中沈园会面后“愁怨而死”,那可真个“自设门槛”不开窍,有才没情商~~~

我史实了解得不多不深,就文章所供片段论片段,有片面和胡语之处望涵。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6-04-10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谢谢诺言小姐把原诗打了出来。
谢谢偶然先生回帖,不过,请不要受我的影响哦。不能说陆游懦弱,也不能怪唐婉怀旧。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一切天注定。假如先生是唐婉,你心灰意冷不要紧,我们就看不到这首有名的《钗头凤》了,这样说来岂不可惜?所以,先生还是不做唐婉的好。另,反叛性格是什么性格?先生既知,不妨做文一叙。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6-04-11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上面分析的,我觉得都在理。

关键是从哪个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同一个过程了。3楼第二段中的看法,言明是揉进了自己的个性的,如“以我反叛的性格来看”。既然是以其反叛的性格来看,那当然就不可能完全避开现今这个社会大背景了。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不是偶然
发帖
193
蜂蜜
1488
威望
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4-11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再脸红地坦白一下:我对史实的细节实在了解不多(除了课本上的提纲),所以对一篇关于此类的文章只能先佩服敬仰然后就文章所提供的加上自己仅知的一些线索来判断(就象我看红楼中帖)。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广泛搜索作严谨的思考,没有这个条件时就先捧场一番了。所以看了先生提供的资料,再另外加上我自己知道的唐婉沈园会面后不久便愁怨而死的传闻,作如是说。

对于何谓“反叛”,请原谅我也没有研究,就在这里胡说两句。写这个词前我斟酌了好久,因为自知和那些真正反叛的孩子(我已经算个老人了,而且应该还是比较乖的,哈哈)比起来根本及不上;但又一时想不出怎么确切形容,只好借用。我知道自己的观念常常被说是“怪”,对父母“忤逆”对世俗不在乎,别人认为长辈为先礼法为重我却以为有些你自己的要紧事关键看你自己。很多事情也许很难,但在我这里却很简单;很多事情在我这里是对的,但在常理其实是错的。所以我发表观点前,往往先声明一句“以我的性格”,只是从我的角度而尔~~~所以陆游是否懦弱、唐婉是否束缚,只是“就我的性格”——往往是“不负责任”和“有悖常伦”的。

PS.我当唐婉心灰意冷不要紧哈~~陆游自然会写〈钗头凤〉,或许还更〈凤〉,只是大概没有回词了。[mmcbbs20]
离线不瞧广告
发帖
20
蜂蜜
925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4-11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诗词的字数很少,但所涵盖的内容却很丰富,因此一个字有时要顶很多字去用,重在造境。但每个人理解的不可能完全相同,所理解的和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也不可能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为了取得与作者更多的重叠,把自己置身于作者当时的时空中,用心去领会,无疑是个非常好的做法。
学习中!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6-04-12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谢谢偶然先生了。真爽快也。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6-04-12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今天上来,看见了广告兄的名字,一番欣喜之后,才发觉很久很久没有看见老兄了。他乡遇故知,先干一杯吧!

记得和老兄说过,其实我是不太喜欢诗词的,所以,尽管网络给了我两位老师(广告,雪儿),我还是没有去学。我是一个斤斤计较的人,凡事喜欢以“亏赚”来衡量,有老师而不知学,所以我常常觉得我“亏”了。亏就亏吧,好在日子长久着呢。

对于诗词,我喜欢在老师面前弄斧。理由很简单:我不按常规去看,以“歪解”来取巧。这样以来,常常能把老师懵得一时反应不过来,还会夸我“恩,说的有点道理”。这种情况在雪儿那里出现的多一点。比如,我和她探讨李白的一个诗(名字记不住了),我不去看诗的主题,却去分析诗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到底死在什么地方;我还歪解过毛泽东为什么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也和广告兄说过我认为唐婉身材不会很高,而且估计是个“黑牡丹”,等等。很明显,这些都不是正道。但是,对我这样的人来说,从邪道入手,也许能增加对原诗词的理解,反过来再回到正道。假如这也是学习诗词的方法之一的话,那就好了。

实际上,我这种“斜眼看诗”法,也应用过老兄身上。老兄的一句“塞北又秋寒”,不是被我“歪”到嫂夫人身上了吗?好在,这于事实不符。哈哈哈。不过,这不能全怪我,也怪老兄在欣赏江南美景的时候,为什么心生旁骛提到了美女西施呢?我们不妨来个假设:你一边怀抱美女,一边惋惜“塞北秋寒”,能不让我歪想吗?

哈哈,临屏即语,又胡说了,打住。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6-04-12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欢迎广告朋友光临!期待着欣赏您的大作,更多地向您请教。

有些时候,思路是通过歪解来打开的。如我等就嫌太规板,啥事都是有板有眼,不知突破框框多个思维看问题。
我觉得,通过网络与年轻人在一块,更多了些活络的思维方法,看来将来可以免于老年痴呆症的惩罚。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

发帖
585
蜂蜜
2104
威望
1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2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6-04-12
RE: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今天上来,看见了广告兄的名字,

看你们热闹到场,我不妨在一边观赏,如何?
离线

发帖
585
蜂蜜
2104
威望
1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6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6-04-12
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不能引用回复,郁闷!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6-04-12
RE:RE: 斜眼看诗,歪头度人------漫谈陆游之《钗头凤》
能啊,你再试试好吗?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