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 \|EG -------------------记录临海。宿仙之行(2010-3-13)
宿仙,对我来说,其实早已闻名,只是一直不曾前往。平日,总听父亲说,那里以前是个山贼、强盗出没的地方,现在也算是个较为贫瘠的山村。只是,村人大多都已迁往尤溪的封山头,称宿仙新村。
时代变革,现在都主张新农村新建设,可对我而言,还是比较喜欢那种原始的自然村貌,尽管那些地方早已瓦砾堆积,尘埃与蛛网相连。这次走进宿仙,也是因了这个缘由,但那种超出预期想象的却是不曾想到的。
我们在前往宿仙林场的山脚下开始徒步,时间为早晨八点。站在山道口,目视眼前的景致,初春的晨光笼罩了整个山野,展现在眼前的大片农田和着两岸青山的静默,时光似乎是停止的,而路侧的一条水河蜿蜒在青山与农田之间,清亮平和。行走在山道上,沐浴在阳光下的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好极了。
lk \|EG 一伙人压了一阵马路之后,进入村口。但见一棵已有一百七十高龄的红茶树立在田边空旷处,一朵朵鲜红的茶花掩映在绿叶丛中,而在不远的地方则是一处阶梯式的石头房子,房子边上的枯木以及一小片怒放的油菜花都在这暖暖的阳光下更显生机,在这阳光里我似乎闻到了这里特有的泥土气息和花的芳香。
lk \|EG lk \|EG 走进村子,一个具有中国旧农村特色的画面迎面而来,高低错落在山坡上的农家比比皆是,房子与房子之间的小路成了村里相邻走家串户的交通要道。那些要道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那铺垫在脚下的一块块石头是怎样的光滑油亮,这一切也许只有这路边上的小草才能见证。而房子的沧桑岁月只有那一块块黑黄相间的石头才能见证了吧。
lk \|EG 漫步在村子里,时至午时。我时而爬上高坡眺望一下村外的远山,时而拾级而下,进入这村子的心脏。看着那一处处残墙断壁,睬着咯吱作响的瓦砾堆,抚触着那些早已被尘埃,油腻覆盖的家什,尽管我知道这里的人们都去了新的地方安家落户,但我的心里仍旧充满了苍凉感。这里,留给我们的就是这么一景----贫瘠而苍凉。
lk \|EG lk \|EG 穿梭在一条条所谓的街巷中,我看到最多的则石头。石头堆积的房子,石头打制的石臼,磨以及石头铺就的路。按理说,在这样的山村里,石头再多也不应有什么可奇怪的。然而,在这里就这石头勾起了我的好奇,也勾起了我对石头的思索。面对一堵堵以石头构建的墙,那形状那色彩相映一扇扇紧闭的门扉,我在想:曾经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的人生是否也如这石头一样有着阳光的色彩?
lk \|EG lk \|EG 因要去先人的墓地走走,在途中偶遇两位老人在田地里劳作。看着那为拄着拐杖的老婆婆和她身边那篮发了芽的土豆籽,我既是新奇又是关切,上前问候两位老人家,和他们拉了会家常。我提出想看看土豆芽,老婆婆赶紧用她那双满是皱着的手拿了一颗,很是大方的让我进行拍摄。镜头下,我看着那双沾满泥土又布满沧桑的手,感慨之声不免而露。
lk \|EG lk \|EG 找了一家农户,朋友们开始准备中餐-----包扁食。看着他们洗洗切切的,我站一旁搭不上手,就邀了湿地一起再到处逛逛,村前村后,人家门前屋后都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尤其是那湿地,尽然还爬上人家的阳台去拍摄主人挂在那里的一竿咸肉。
lk \|EG lk \|EG 当我们闲逛回来,中饭也差不多了,看着锅里那沸腾中的扁食,突然感觉自己好饿。嘿嘿,想吃了哈,馋嘴猫一个。赶紧上去包几个,然后就端上一晚坐门口吃了起来,好吃着呢,只是太烫,下不了嘴啊。没法子,边吹着凉边尝鲜喽。不过,再看看身边的伙伴们吧,哈,一个个正努力地吃着呢,有几个美眉还叫嚷着:吃撑了哈~
lk \|EG lk \|EG 撑就撑吧,饭罢,我们也就踏上了归程。穿过一溜长长的石阶小道,两边筱竹成林,此处甚是幽静。由于刚刚饭后,几个美眉因为“撑了”要求走走歇歇,否则肚子不舒服,所以脚程也就慢了许多。当我们翻过山的那边,景致真是怡人。对面绵延起伏的峰峦,身边是一畦畦规划整齐的茶园,空山鸟鸣声更是悦耳,只是由于前段时间气候过冷冻坏了这个茶树,原本属产茶期的茶树如今不见那绿意油油的嫩芽儿,这对茶农来说无异于是一种灾难。
lk \|EG lk \|EG 说笑间,我们已翻越了几个山头,出现在眼前的是曾到过几次的大岭头村,此地也渐将荒芜,这是另一话题。
lk \|EG 从大岭头下来,直奔狮子山水库,某人见水清幽深,便又荡起游泳之心,大伙儿笑闹几句离去。哈哈,想怎样就怎样,随意吧。
lk \|EG lk \|EG lk \|EG 【注:为方便朋友们观图,烟把贴在自己博客里的网址附上:
宿仙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