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多东西都是富有特色的,办假证也是。
放眼当今中国,办假证广告贴满祖国大地,从农村到城市,掠过海滨越过高山,从祖国蓝图的肢体到心脏,霓虹灯下,电线杆上,墙脚楼道口,一派花花绿绿的景观,到处不能幸免,颇有点象叫花子的补丁,哪儿有缺往哪儿贴。
哪位哲人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这种现象的存在,确实有其强大的市场,起码是市场潜力的存在。人是侥幸的动物,总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运的,考试作弊时觉得不会被抓住,小偷行窃时觉得会侥幸得手,甚至强奸犯恶时都觉得自己面对美女下手得逞而不会被抓住。做假证的也肯定是。
其实他们敢于一直抱有侥幸心理,往往是尝到过经验累的甜头,或者他人的经验传播。太多太多的信息告诉人们,造假可以瞒天过海了。就象考场作弊确实一般不会被监考人员当场戳穿。当人人都参与造假,参与用假,谁还在坚持真正的品质?
晚上看到浙江电视台“范大姐帮忙”,居然大言不惭,大声叫嚷“范大姐”在节目中又做了一件好事:帮助某女征临时男友,目的是骗过该女母亲的担忧,造成该女依然还有男朋友的假象。而且应征者似乎已经排成一队,采访了其中一位男士,男士在与该女面谈中表达了自己应征男友将不收取任何报酬,也无任何不良意图,绝对不会导致“引狼入室”,让该女放心。后来主持人因为已经帮该女完成了这件好事的开头一部分,并且在继续征集寻找一位相貌更似该女原男友的“应征男友”,显得自豪并且充满信心。我则看得心惊胆跳,不知道我们的新闻怎么了?这位女性怎么了?
学历是假的,职称是假的,业绩是假的,身上的器官是假的,感情是假的,连“老公”也可以是假的?是假的也就罢了,我们早已见惯那些假惺惺的为人和做事了,只是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搞得竭尽全力在做好事的样子呢?就象古代那些表忠贞立牌坊的啥啥?不是我不明白,还真是这世界变化快啊。人家做小偷还知道偷偷摸摸呢!
这样比较起来,办假证真可算是一件“小事”了。怪不得办证广告单大街小巷铺天盖地没人管,怪不得我家楼道上撕了一层又一层,每隔一段时间旧单换新单,只是换个电话号码,广告还是那个广告,办证还是办那门子事。
想不明白的是,电视上的那位女士,又或者是那位女士的母亲,为什么接受不了恋爱情人分手?难道分手不是为了更好地恋爱和生活吗?更想不明白这样的谎言算不算至善的“善意谎言”?难道隐瞒和造假在赢得一些不可告人的目的的同时,它还能赢得情感的释然和内心的坦荡吗?
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于我们这个“特色”社会还适用吗?[ 此贴被牵墨香在2006-07-19 20:1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