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楼下/左邻右舍 时下都将住宅区称为“社区”.在南湖校区住宅区住了二十多年,当年的孩子都已经成人,我们这批人基本上进入了退休队伍。

二十多年来几十栋楼,近千家住户,同事们邻居们同踏一块土地,同顶一片篮天,同在小南湖边走过多少日日夜夜,邻居们同事们结下的深厚友情,几近亲情。
上班的时候,各自忙着,虽然住在一个院子里,因为不在同一个学院,不在同一个部门工作,其实很难在一起。傍晚时分散步见面打个招呼,也不过是寒暄几句。退休后,见面多半是在菜场,饭堂和散步的路上,不再匆忙,大家会在一起多说上几句。有些好朋友,曾经是一个部门的同事,经过几番轮岗,经过合校,不再在一个部门工作,而友情是一直没有间断的,虽然看似平淡。
计划经济时期学校按照工龄校龄职级分房子,经常分房,换房,邻居常常发生变化。倒是有几家始终是住在一栋楼,住久了,脾气了解,性情相投,合得来,相处得和睦融洽。孩子们在祥和的氛围一天天长大,成为一生的好朋友,我们则一天天变老,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更加深厚。“远亲不如近邻”,总是遇到那么多好邻居,遇到困难都会伸出手尽力帮一把,逢上喜事也会一起分享,邻居之间的真诚的友谊,让人感觉生活在友好、善意、充满友情的氛围中,被温馨和安祥环绕着,很是开心!
第四次分房子,因为一起分房子都是比我们年长的,我们分数比较靠后,没有太大的挑选余地,只能是“顶天立地”,该我们挑选时六楼仅仅剩下最后一套。选房完毕,有人说对门的那位脾气可是不太好,可能不好相处的。其实我倒觉得这也许是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成家之后,也曾多次搬家,不对结识新的邻居,邻居越来越多,朋友亲人也随之越来越多,邻居之间若是以诚相待,以礼待人,以心换心,定能友好相处,获得友情。邻里之间关系需要培育,友好的氛围需要营造。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是知书达理之人,一定能和睦相处的。
96年搬进新居,和xd一家由对面楼变成门当户对的邻居。在一起住久了,慢慢地发现xd和qiaoqiao是很好相处的,他们热情直爽,虽然说话的嗓门略高零点几度(开个玩笑而已)。都是同年龄人,经历基本相同,家庭背景也比较相似,住在一起,感觉到近邻之亲,相互照应相互关心,偶尔在一起谈谈心聊聊天,相处得很愉快。 孩子们都在外地,空巢家庭越来越多,住在楼下的工会主席d说:这孩子们都不在身边,咱们的生活质量似乎也在下降哦!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或读书,两个人在家饭菜做的花样品种显然少很多。对门的Xd喜欢钓鱼,胜利成果总是拿来一起分享;做了好吃的,也经常让我们品尝,当然我们一般会给予精神鼓励的,呵呵; qiao经常出差,每次从外地回来,都要带点新鲜食品,让我们尝尝鲜!
退休以后,闲暇时间多了,安心做个家庭主妇,努力搞好家政服务,琢磨起一日三餐的质量。打出的新鲜豆浆,熬出的玉米糊糊,给qiao端去,做的馒头请他们品尝,两家人可谓有福同享,其乐悠悠!

远亲不如近邻,二十多年,邻居们都很友善。住过几栋楼,楼上楼下,左邻右舍都相处的很好。很幸运遇到这么多智商情商较高,很有品位的人们。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和邻居友好相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邻居之间应该有一种信任,不张家长李家短说三道四,而是真诚善待,凡事多为别人着想,心胸开阔,快乐地与人相处,快乐地与人分享,自然快乐常在!快乐的心情带给人健康地生活,健康的身心。
原文在我的博客:
川流不息忠心耿耿
http://blog.sina.com.cn/1zwvqgkxmc9gcez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