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795阅读
  • 18回复

孝比哭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7-10-15
孝比哭好

文:白马非马

    有一个电影,是个老电影了,名字叫“笑比哭好”。我写下这个题目,用“孝”字代替了“笑”字,好像有些不伦不类了,但既然写下了,自然有我的道理,诸君若是茶余饭后闲来无事,不妨听我慢慢道来。

    中国人讲究“孝道”,乃由来已久的事情了,古代就给我们订立了“二十四孝”,什么“王祥卧冰”、“文帝尝药”,什么曾子的、闵子的行孝故事,什么“闻雷泣墓”、什么“怀橘遗亲”,无不是用来教育世人顺亲行孝的生动故事,大凡读书人皆能倒背如流,不读书的,也早已耳熟能详。这还不算,更有甚者,古人还总结了动物行孝的事例,什么羊羔跪乳、什么乌鸦反哺,意在反讽不知行孝者牲畜不如。

    每一个人在读到或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地会受到一些感动,而且,因为故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大致做到能让所有人分别被至少某个故事感动的程度了。我本人最受感动的故事是“伯瑜泣杖”,典出《说苑》,篇幅不长,引用在此:汉韩伯俞性至孝,尝有过,母笞之,泣。母曰:“从前数杖汝弗泣;今泣,何也?”俞对曰:“往者杖尝痛,知母康健;今杖不痛,知母力衰,是以悲泣。”人读书是否受到感动引起反思,往往与所处环境和心境有关,我当年读到这个故事,刚好母亲也已经年老体衰了,读到此处便不禁悲从中来。

    有关孝道的格言也多到不胜枚举,什么“父母在,不远游”、什么“在家孝父母,何必远求佛”、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谁言寸草心,报德三春晖”、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等等等,大多都非常有道理和说服力。

    其实,不仅我们中国人,外国人也是讲究孝敬父母的,毕竟文明程度进化了这么多年,虽然没有我们国家这么多说道,到底不再处于茹毛饮血阶段,而且,即便肤色不同,他们也还是人生父母养的,而不是像孙行者一样,从石头缝中蹦出来的。君不见,“母亲节”、“父亲节”都是舶来品吗?足以说明问题。

    由此可见,为人在世,孝敬父母乃天经地义之事,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由于我们国家法律也在不断健全中,不孝,已经不再仅仅受到道德法庭的谴责,是会触犯刑律的,所以,孝是必须的,是别无选择的。

    如此说来,似乎天下皆孝子,再大力倡导孝道显得大可不必了。事实偏不如此。因不孝被父母告上法庭者比比皆是,说明,在构建所谓“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还应该更加提倡孝顺父母和长辈。家庭到底是社会细胞,家庭和谐离不开孝道,而家庭和谐无法达成,社会和谐势必成为空中楼阁。所以,宣传工具还是竭尽全力宣扬孝道的,流行媒体也并不怠慢,比如歌曲就有“烛光里的妈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等等,传唱范围甚广,在娱乐中暗含警示之意。

      现代社会,人活得很累,尤其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要求每日膝前承欢显然也是无法做到的,如何尽孝道确实是每个人都必须面临的一个问题。国学大师南怀瑾有对联云:百善孝当先,原心不原力,原力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可见,孝,起自于心,未必要有巨大的财力作为支撑。父母是最能体谅自己的孩子的,通常也是通情达理的,没有那对父母希望儿子为行孝心而砸锅卖铁(其实,即便真的砸锅卖铁了,你就报答了养育之恩?),反之,父母对孩子总是要求的少之又少,有时候,仅仅是一个电话,一句问候,说白了,就是听到你一切都好。所以,心中有孝,自然知道如何承欢。

    每个人所面对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当年,母亲只希望我重新找到一个安定的工作,当我终于实现了她的这一目标的时候,母亲比我给她任何其它物质方面的满足还要开心。在母亲的心目中,我从来就没有长大过,在她面前调皮一下,有时候干脆就是没大没小的和母亲耍几句贫嘴,说一些乱七八糟的话,都会使母亲开心,而这根本不需要我复出多大的努力,只要愿意多陪她一会就足够了。

    母亲是猝然离去的,但是,母亲自己还是有一定的预感。一次曾近和我谈起过自己不会延年,也嘱托我在她身后设法维持家庭安定,不要让别人看笑话。我郑重地答应了,在她身后也确实努力做到了,有些努力是不足为外人道的,否则也是违背了母亲的嘱托,我后来是把那次谈话当作母亲的遗嘱来对待的。也是那次谈话,我完全不是用玩笑的口吻对母亲说:您活着我会做得不必任何人差,保证让您满意;您一旦走了,我也就完成了对您的孝顺,那些世俗的套路我不懂,也不想参与。母亲很肯定地答应了我的要求,告诉我,活着不孝死了孝是她最看不上的。母亲生前,我做了所有该做的,做到了问心无愧。母亲病逝后,按照这里的民俗,每年会有多个节日给先人烧纸作为祭奠,我除了当年也烧纸以外,以后的每年则只有清明节才会赶到母亲墓前祭祀。

    行孝,最怕迟,所以,古人云:子欲养而亲不待。行孝,永远也不会晚,哪怕你以前做的不好,但只要改悔了,就还来得及。看到很多人,在老人在世的时候,总是以忙啊、累啊、没时间啊,等等借口,拒绝与老人团聚,有钱的不过定时给钱,把孝敬老人当成了一种无法推脱的责任而已,并不包含丰富的情感内涵。当老人故去以后,请和尚道士超度、花大价钱购买墓地、斥巨资出非常有排场的大殡,在葬礼上哭天抢地悔不当初多陪陪老人,我总是在心里暗想,这一切对于逝者还有什么用处呢,客气地说,是谋求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刻薄地说,则是做给活人看看而已。所以,我才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孝比哭好。
离线秋卉

发帖
4873
蜂蜜
9212
威望
11
宣传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586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7-10-16
好文章,请斑主给他加精顶一下,让“孝比哭好”的道理进一步传递于众,为和谐社会多画一幅真善美的画卷。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7-10-16
谢谢白马老师!

白马老师文章中提到的“孝道”问题,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因此,这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问题。但是,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不仅能体会到那些典故、格言的力量,还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要对“孝道”问题进行新的分析和补充。

先谢过白马老师,改天我写一篇读后感。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7-10-18
引用第1楼秋卉于2007-10-16 11:11发表的  :
好文章,请斑主给他加精顶一下,让“孝比哭好”的道理进一步传递于众,为和谐社会多画一幅真善美的画卷。



哈哈,谢谢朋友鼓励!

精品可真的谈不上,朋友多看看,本版精华文章很多的,俺这个显然略嫌粗糙了些。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10-18
引用第2楼端木天于2007-10-16 21:40发表的  :
谢谢白马老师!
白马老师文章中提到的“孝道”问题,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时时刻刻地发生着,因此,这是一个大家很熟悉的问题。但是,真要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话,我们不仅能体会到那些典故、格言的力量,还能发现很多新的东西,特别是在现代条件下,要对“孝道”问题进行新的分析和补充。
先谢过白马老师,改天我写一篇读后感。


是的,历史的长河流淌到今天,“孝道”当然必须有更多的内容加以补充,也会剔除一些不符合时代的东西。谢谢端木兄,期待大作!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0-18
引用第3楼散弹猎枪于2007-10-16 23:43发表的  :
呵呵,24孝的故事,我一看就反胃.从此不想再提及.
撇开道德伦常.回到现实与家人的关系中.
我觉得跟家人的关系保持的非常好.想想跟孝是p关系也没有.纯粹是处于相处已久的产生的感情和理性的思维.


孝道,可能早已进入了国人的潜意识了。24孝故事,确有可商榷处,这一点,本人不持异议。但是,说起家庭,还是无法离开道德伦常的吧。哈哈,谢谢回复!
离线泡沫沐沐
发帖
6
蜂蜜
723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0-22
昨晚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去看外婆,在那个熟悉的小房间里却找不到外婆。床没有了,只有那张熟悉的圈椅那张小桌子。有一种很不好的预感。外婆中风了腿脚不便不可能会出去。我找啊找啊。
后来舅舅过来,说-----外婆已不在了。
我呆了,悲伤抑制不住痛哭失声。当时心里非常悔恨,为什么前几天不去看看外婆,为什么平时不多去陪陪她。
哭着醒了过来,发现眼泪还在肆无忌惮地流着。

今天一定要去看看外婆。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0-22
孝,是下辈对长辈所应有的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道德行为。孝,有许多内涵,有许多表现方式。而哭,在我国民间的某些特殊事件中,也被赋予了“孝”的行为之一,比如家中有长辈逝世时。特别在旧时,这个时候对哭还有一定的规制,哪些晚辈该如何哭什么时候哭等……

而现时,有许多人不会哭,虽然是身处十分悲痛的时刻,也不是说需要哭时就会哭出来的。我自己就是这样。但并非我不孝。

泡沫,想外婆了就赶快抽时间去看看她老人家吧!对于老人,确实是看一次就少了一次呢,时间流逝可真快着哪。老人,不会在乎儿孙给她送去什么东西,只要能去看看,陪她说说话,她就会乐开了花的。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泡沫沐沐
发帖
6
蜂蜜
723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10-23
报告,
昨天去看了外婆。
老人家气色看起来比前段时间好,瘫痪的左手也能作握拳动作了。

呵呵,谢谢老大关心。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10-23
引用第10楼泡沫沐沐于2007-10-23 08:54发表的  :
报告,
昨天去看了外婆。
老人家气色看起来比前段时间好,瘫痪的左手也能作握拳动作了。
呵呵,谢谢老大关心。

好外孙女,我代所有的老人们谢谢你了。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115

发帖
912
蜂蜜
4908
威望
5
宣传贡献值
15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10-23
看到这一帖子的题目,心里便是一个激灵,一则深有同感,一则颇觉忧伤。

是的,那二十四孝是所列举的极端的“以身尽孝”的例子,诸如“卖身葬父”、“郭巨埋儿”、“卧冰求鲤”,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所应当倡导的,但其所倡导的孝道,见仁见智,各有说道。

对楼主的文字深有同感,陪陪父母、尽尽孝道,当是做儿女的本份。

厚葬薄养,孝死不孝活,身边普遍存在,屡见不鲜。

115孤身在异乡工作,能做到的也只是经常打打电话,和父母谈谈开心的事情,耐心地听着父母的唠叨,很难能在繁忙工作之余常回家看看,陪陪父母,在父母身边尽心竭力伺赡,达不到那时时陪随左右的孝道境界。父母最为痛爱的115离父母却是最远。

老人容易精神孤独,当应对父母多一些关心问候,让老人多一点点慰籍,而不是给父母钱财。二年前回家给母亲留下三千元钱,吩咐自己多买一点牛奶水果,今年八月,再回家,给母亲钱,母亲却拿出层层包裹着的那三千元,外加几次寄回家的几千元钱,要还给我,说:你现在辞职了,再找工作要花钱,拿去,找好一点的工作单位。
一阵心酸。不再给父母现金,给姐留下一笔钱,时常帮115买点东西给父母送去。

谢谢楼主的文字,当是对115的鞭策。
离线龙靖主人

发帖
490
蜂蜜
491994821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5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10-24
每天能陪老爸老妈说几句话,聊几句天.就是对老爸老妈最大的孝道,莫真应了古人的一句话:子欲孝而亲不在!
大龙:喝自己的酒,让别人说去吧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11-14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

读过白马老师《孝比哭好》一文后,凭直觉我想写一篇读后感。在动笔写的时候,当写到“传统孝道与现代孝道的关系”时,我傻眼了,不会了,感觉这个问题不是我的力量能及的。承诺老师的话怎能一直石沉大海呢,于是,我想绕过那难题,换个角度写一篇。

谈到孝道我首先想到了曾参。他是孔子的门生,有名的大孝子,他说:“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施诸后世而无朝夕”。这句话简单理解就是:孝道,是与日月、人生共存的。这是对孝道问题最高度、最宏观的论述了,似乎可以说孝道是随天、地、人三界之后的第四界了。

孝道如此重要,人们自然不敢怠慢它,只是有人做的好,有人做的差。

做的差的表现之一,就是那些平时对父母不怎么样,等到椿萱谢世的时候,才围着三尺坟头哭爹喊娘,大放悲声。我想,这就是白马老师文章题目的由来,意在劝孝于平时,勿做表面文章于一时。

其实呢,父母慈爱我们,我们孝敬父母,都是很自然的伦理关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劝也无用!那么,古圣先贤为什么又要树立那么多如韩伯愈之流的“超级孝子”呢?无非是伦理道德教化的需要,无非是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着不孝子。

以我们现实生活为例,不孝父母的有这几种情况:1,惧内,由于婆媳关系恶化,在娘与妻的选择上,弃娘就内;2,攀比,兄弟几人互相攀比,总觉得自己做的多了;3,麻木,这类人,说他好也不好,说他坏也不坏,凡事只顾自己,在他眼里父母和外人一样。凡此种种,都会产生不孝。

看白马老师的文章,我大胆地猜测,白马老师在家务事中遇到了一点难题。难题的解决,得益于白马老师的高风亮节和自我吃亏精神。所以,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又想起了曾参的话,他把孝道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孝有三,大孝尊亲,次孝弗辱,其下能养”。也就是说,对父母的大孝,是能够按照父母的意志去办事,做到赡养父母,只是最低的孝。是啊,一切为了母亲的叮嘱,一切为了母亲走的安心,这就是大孝!

至此,《孝比哭好》一文里那种对母亲的无以言表的真挚感情,使阅者心怦动,泪盈眶,语哽咽。

的确,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我们可以慢慢算来。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父母就鞠之育之,不辞劬劳;等到上学了,父母督之课之,唯恐不逮;成人以后,父母更是操心,为男娶妻,为女于归;孩子们立业以后,还要忧子千里,接送孙辈。直到父母自己灯油耗尽。

想想这些,怎能不让人由衷地感慨“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啊!

感谢白马老师的好文!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