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骤降了一场瓢泼大雨,淅淅沥沥的雨一直下到午后,我们的出访行程也遇雨顺延至下午三时,原本心里还存着是否出发得太晚的疑虑与担心,但到达目的地之后惊喜地发现了意外收获。
我们来到的依然是前一天来过的位于城隍庙附近的弄堂。前一天我们来时是正午,明晃晃的太阳底下的小弄堂人都躲藏于老屋子的蜗壳之中,但今天到达小巷已是傍晚时分,雨后的空气凉爽而清新,小巷的居民悠闲地从屋内走出来,靠在门栏上闲聊,烧饭的男人女人分列于狭窄的过道两旁。我们看见的是一幅真实丰满的上海里弄人家生活之景。在与阿公阿婆的聊天中,我听见了与之前自己的理解有所不同的声音:原来里弄居民对于自己居住的老房子不仅仅有简单的喜欢不喜欢,想搬不想搬的矛盾,对于他们的生活有着重大影响的住房问题他们有着现实而又周全的看法。弄堂位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不论是出行还是购物,都十分便捷。虽然里弄的卫生设施十分不健全,居住面积也十分有限,但对于已在这居住了至少十年以上的居民而言,他们都已习惯这些不方便。如果让他们搬迁至郊区的楼房,但那里不发达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仍会让他们不称心。居民们想尽办法将破旧狭小的老房子改造得适于居住一些:我们走访的许多人家都将房间隔成上下两个空间;在水池上挂上浴帘,放下帘子就是简单的浴室……
虽然小巷中的房屋破旧,但居民们的生活依然考究红火。晚饭时间,小巷里飘着的饭菜香直让我垂涎,砧板上躺着的鲜虾,鱼肉在简陋搭就的炉灶前显得格外富态……
虽然弄堂是陈旧不堪的,但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因为仍穿梭于几十米之外的繁华上海,所以人们的生活不至于与现代的上海脱轨,这座城市荒岛没有与世隔绝,它与周遭的华丽互相渗透,你能轻易地走进它,但却很难透彻地解读它,只有荒岛中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荒岛生活,我们的视角永远不可能周全,因为离开小巷,一转身我们又融入繁华之中……
蒋琳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