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696阅读
  • 11回复

正月十四——元宵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2-16
       本地的元宵节是正月十四。为什么是正月十四,说是秦鸣雷状元给改的俗。秦鸣雷的母亲信佛,初一、十五要拜佛念经。拜佛念经总得吃素,秦状元思想开放,把元宵节提前一天,元宵节与十五错开,让母亲能过好元宵节。后人总喜欢给秦状元拔高,说他有孝心。或许这么改动,在当时是需要很大勇气的。秦状元生活的年代距今有五百多年,应该是相当保守的年代。这是正月十四来源的一个版本。正月十四都这样过,一般人也懒得去考证什么来源。这个正月十四也不叫元宵节,就叫“十四夜”。 lk \|EG  
       “十四夜”有三件事,一是吃“羹”,二是看花灯,三是接财神。“羹”这个东西,应该是属于节俭思想的产物,与以前食物短缺有关。到了十四,年过完了,家里还有一些吃剩的东西,甚至变馊的食物,统统放在一起煮,如果不够稠,加上一些米粉勾芡一下。大概这种做法烧出的食物味道不错,后来人们就有意识去烧。有意识去烧,料作自然讲究了许多。我家闺女喜欢吃“羹”,指名要先煎点骨头汤,还得加点小白虾。这个“羹”也不用等到“十四夜”吃,只要你有兴趣,随时都可以制作。早些年家里要烧这个“羹”(本地叫“搅羹”),母亲也动一点脑筋。如果有猪耳朵作为原料,“羹”的味道是相当地好。芋头、萝卜和花菜是主要成分。有点怀旧,是人变老了。网上把“搅羹”与戚家家联系起来,说筹集的军粮不够,想出了这个办法,让士兵们能吃个饱饭。如果真是这样,这与“粮食放大器”的笑料一个样,这个“羹”是糊弄肚子,撒了一泡尿,肚子又饿了,本地对“羹”有戏称——“拉书羹”。“拉书”,俚语,撒尿也。吃了“羹”的军士兵如何打仗呀。 lk \|EG  
       讲和谐了,花灯一年比一年好看。这些花灯是政府主导的,我戏说是和谐工程。政府也不会亏着,可以借此做些广告,宣传自己的发展理念。当老百姓也不错嘛,能欣赏到五颜六色的花灯,心情也舒畅嘛。昨夜去了湖边,花灯提前亮了,现代化的花灯,就是不一样。拍照留影的人多,我也赶个热闹。网上看到,这组花灯造价是五十万元,与春节前市政府的菜市场补助差不多,折算人均,每位人民只是五角钱。这个五角钱是办成了大事。我又用错了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这里应该是市民。可市民这个概念怪怪的,住在农村的人算不算是市民呢?算市民,可没有住在城市里,不算市民,可又属于这个市的人。以前“十四夜”有农民的花灯进城的,如大田的板龙,不知今年是不是有。花灯的升级版——烟花,今年不放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有烟花多好,人们倾城而出看烟花,多热闹。 lk \|EG  
       接财神是旧俗,“十四夜”家里摆个香案,让财神老爷光顾,保佑今年多发财,发大财。发大财,这是美好的愿望,谁不想呀。这个习俗在农村还有人搞。这个成本也简单,不仿在家里搞搞。“十四夜”放鞭炮,是迎接财神爷的光临。谁家的鞭炮响,财神爷就到谁家,于是大家比声音。商家也推波助澜,鞭炮越造越大。鞭炮大了,不安全因素增加了许多,乐极生辈的事儿不断。        lk \|EG  
        关于秦鸣雷的,抄在下面: lk \|EG  
        秦鸣雷:(15181593)明代状元。字子豫,号华峰。临海市城关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殿试第一名。授翰林院修撰,参修《国史》、《会典》。二十九年,升左春坊谕德。后历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等职。四十四年,主会试,取陈有年、王一鹗、王锡爵等,以后皆成名公卿。四十五年,改任南京吏部左侍郎,总校《永乐大典》,教习庶吉士。隆庆五年(1571)起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后任尚书。卒葬临海东乡两头门。著有《倚云楼稿》、《谈资》及传奇《清风亭》等。

小图 | 大图 图片

  • 黄岩慈善
  • 黄岩慈善
  • 黄岩慈善
  • 黄岩慈善
  • 黄岩慈善
  • 黄岩慈善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彼岸花開

发帖
286
蜂蜜
5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3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2-16
哈,这个是临海的。 最近在看明朝那些事情儿。看见楼主介绍秦鸣雷,总校《永乐大典》,却没在那书里看到此人相关信息。或者按作者的话说,还不够风云,好人不够好,坏人不够坏。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2-16
在本地,秦状元是重量级的历史名人。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2-16
嗯,临海还有雷鸣街,名气不小的。 lk \|EG  
lk \|EG  
我们这也出了个状元,是元朝的李黼,现在还有状元巷。我家属就是那巷子的人,以后熟悉那巷子里的人了,发现连大学生也出不来了,真是怪事。对李黼状元,我心里总有一点不过硬的感觉,毕竟元朝80年不开科,选出来的状元含金量似乎比不上其他。他做到云贵布政使。 lk \|EG  
lk \|EG  
中状元,叫魁星射斗,所以,本地还有一个魁星楼。此后就不行了,乡绅为了振兴本地文风,又在斜对面造了一个七层塔,取名文峰塔。可还是不行,一直没出来状元。 lk \|EG  
lk \|EG  
我看过一个数据,说自唐朝科举以来,总共选了1100多文状元,现在能查到资料的大约300多人,很多都湮没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解释说,状元多去做官了,搞实务了,没能像一些有诗赋传世的人那样留名。我赞同。 lk \|EG  
lk \|EG  
秦鸣雷明史有传,不是他名气小,是我们看的少。 lk \|EG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2-16
回 3楼(端木天) 的帖子
本地出过三位状元,有南宋的,有元代的,这两位没有什么事迹.明代的秦鸣雷,年代近一些,传下来的故事多一些,还有相关的住宅旧址.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2-16
谢谢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2-17
只吃过甜的糟羹,我们LQ叫山粉糊。好像黄岩是十四吃咸的,十五吃甜的。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烟儿如梦

发帖
5083
蜂蜜
22764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3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2-17
回 7楼(落) 的帖子
哈,临海是这样的,十四吃咸羹,十五吃甜羹。正月十四是临海本地的元宵节,到十五就没什么节日气氛了。
握一捧流沙,在岁月的缝隙,流泻生命的微光。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2-18
回 7楼(落) 的帖子
看来这个"羹"流行的范围不大呀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2-18
回 9楼(且行且乐) 的帖子
哈哈,所以市府搬椒江去了:))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黄岩老扁

发帖
1065
蜂蜜
666
威望
2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2-18
路过看看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2-18
回 10楼(落) 的帖子
你高兴吧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