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58阅读
  • 9回复

中国人含蓄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河湟之子
 
发帖
4
蜂蜜
668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0-18
中国人含蓄吗?



        早晨八点以后,公交车上已经不是那么拥挤,只有少数几个乘客站在过道里。在我上车后行驶到第三站时,上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女人略矮、微胖,肤色黑红,穿着也不十分讲究。这很容易令人想起那些走门串巷散发小广告和推销小商品的那些女人。圆脸女人上车后就站在我的座位旁。

        公交车平稳地行驶着,车上的乘客也异常安静。早晨阳光洒进车内,和煦而温暖,大都乘客都将脸转向车窗外。此时,我的耳畔突然响起手机里发出的音乐铃声。

        “喂,我是!是你呀!昨天……”随着音乐消失,传来的是胖女人的接电话的声音。圆脸女人喜形于色,操一口明显带有某省方言的普通话。

       “……你想追求我?我不能答应你。我们刚刚认识,只是吃了一次饭,你怎么就爱上我呢?”女人毫不避讳在公共场合里谈及自己的风流遭遇。满车诧异的目光居然没有引起她丝毫的注意。

        “……我一个人生活。你是有家的人,怎么还这样?

        “……你嘴里说得好你喜欢我,可是我昨天买了那么多吃的东西提着去找你,你又不在。

        “……我一个人生活。岁数?比你小六岁,属龙的。”

……

        女人旁若无人,滔滔不绝地与电话那头的男人肉麻地长聊着。女人语速不紧不慢,谈吐自如,语调高亢,语气镇定而自信。女人似乎很得意,夸张的表情象是在表演,似乎有意要让全车的人都听到有男人在追求她。女人完全没有女人特有的羞涩和遮掩,完全把公交车当成自己的私房,自己的卧室了。

        “……我开着店呢。不过我有两份工作,我还跑着业务……电动工具……卖得不错……”女人的这句话证实了我对她职业的判断。

        一个以跟顾客交谈为特点的推销员,言谈可能会明显地带有职业性口吻;一个大大方方的女人,谈问题时镇静自若、底气十足是工作的需要。可是如果职业妇女大方得连隐私都可以不避讳,连情话都可以在众人面前说出,我真的为这个世界感到悲哀!我不明白这个世界上的爱情还有什么甜蜜可言?

        这就是中国的女人吗?这就是中国人的含蓄吗?

        原来中国人一点也不含蓄!

        大概在过去15年里,中国有关“性”方面的话题真得是很开放了。先是在偏僻小巷里出现治疗男女不孕症和各种性病的野广告,后来就有了广播电台里关于性问题和性健康方面的节目、讲座;再后来就出现了大量关于性方面的用品。当然这一切都是伴随着中国性产业的发展而应运而生的。

        在大街小巷里行走,或是坐在车内透过玻璃窗,我都会看到有两类特殊的店铺。

第一类店铺,招牌或门窗上写着“夫妻保健”,这类铺子通常铺面狭窄,穷酸简陋。这“夫妻保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单从招牌的字面上看,确实是难以理解。是专供夫妻健身的地方,还是专门出售夫妻才饮用的保健食品、饮品呢?不得而知。但是,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并不重要,挂羊头卖狗肉的商家人们见多了,自然不会望文生义。凡是成年人都知道,这种店铺就是性用品商店。也有写成“计生用品”的,不过这仍然太含糊,因为这里面出售的绝不仅仅是安全套避孕药什么的,最主要的其实还是春药。是那些据说能激发性欲、提高性功能的药品(比如“伟哥”),能增强性乐趣的润滑液,能解决单身男女性问题的用具……

        在中国从事卖淫是非法的,因而性产业都是在地下进行。然而生产销售性用品用具并不违法;由于安全套能有效阻止爱滋病的传播,性用品商店对社会是有积极意义的。在性话题开放的今天,商家们对于性依然遮遮掩掩、讳莫如深;合法的经营,不愿意直接了当地说出想说的话。这真是一种怪现象。

        如此说来,中国人确实挺含蓄! 

        还有一类店铺,这类店铺档次大小不一,豪华的有如宾馆,简陋的仅一小小房间而已。店铺的名称更是五花八门,大的有叫什么夜总会、歌舞厅、量贩、茶艺的,小的有桑拿浴、洗头房、洗脚屋、发廊等等等等。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你仅仅是为了喝茶进了茶艺,那就有点过于摆阔了;如果你只想理个发,去了某个发廊那你可就走错了门。因为招牌上的字眼不过是掩人耳目的幌子,其实质都是性服务。

        这也很含蓄。因为是商家从事的是色情和卖淫,属地下经营,所以不“含蓄”不行!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0-19
我多次去过良子,泡脚加足底按摩,确实是缓解疲劳的不错的选择啊,只是消费水平不低,无法总能去享受。其他的服务却没有啊。
离线斜阳

发帖
2080
蜂蜜
22547
威望
23
宣传贡献值
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0-19
中国人的含蓄,早没影儿了,如果被视为开放的西方人,就是以美国为例吧,看到或听到;我想也是会吃惊不小,中国在这方面的接受能力堪称神速!
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会忘记.学会宽容
离线龙靖主人

发帖
490
蜂蜜
491994821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5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0-19
亦有含蓄之人,不过却日见稀少~~
大龙:喝自己的酒,让别人说去吧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0-20
欢迎河湟之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把“中国人”和“某个中国人”区分开来讨论。某个中国人是否含蓄,很好判断,例如本文里介绍的那个女人,就是一个在陌生环境中不愿含蓄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推断中国人不含蓄。我们也可以举出很多含蓄的中国人。

我个人觉得,如果非要从文章中那个女人的言行里看出此人一点什么东西不可的话,我们只能推导出此人的公共意识差,或者说此人是一个不懂社会礼仪的人,不好推到“含蓄”上面去。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在家庭邻里,或单位里很木讷的人,到了一个新的、没有他认识的人的环境中,会变得异常活跃,与平时判若两人,这就是一个社会心理学的问题。

看过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这篇著名的文章。看看宋玉是如何推断登徒子好色的吧。登徒子的老婆很丑,却生了很多孩子,宋玉便指着登徒子的鼻子说:你看看你,你能让那么丑的女人生了那么多的孩子,你难道不是好色吗!

本文还说到了现在随处可见的“夫妻保健”用品的问题。这个问题啊,其实只要看看《金瓶梅》就会心中稍安。我曾看过一个史料,在北宋年间的开封,卖这种用品的商店多达600余家,想想吧,那时的开封肯定不会有现在的人口多。《金瓶梅》中提到的某些用品,我们现在的人已经不知道其模样了。也就是说,现在的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夫妻用品”商店为什么都是一些小而陋的破店呢?这与这个行业的销量、利润空间,以及产品的性质有关。这些产品,在2000年以前的短暂时期内,是暴利行业,假如进货成本是20元,可以买到80----100元;另外,这些产品,你很难把它归入一个批文中,到底是“食”字号还是“健”字号呢,乱七八糟。

文章中提到的“春药”,一般都是打着传统中药的幌子,实际上都是化学成分,即枸橼酸西地那啡。这本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东西,谁知道它的副左右居然有那样的左右。结果倒好,副作用变成了主作用,真是个笑话。
离线

发帖
3819
蜂蜜
69528
威望
34
宣传贡献值
13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0-20
哈哈,端木真是博学多才。化学成为都知道呢。
不过分析的有条有理,佩服佩服。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离线秋雪

发帖
6146
蜂蜜
25141
威望
58
宣传贡献值
1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0-20


好,送花花啦~~~
  

好,送花花啦~~~
奔忙于生活的我,闲时爱在书本上找些不知名的东西,喜欢爬在格子上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

发帖
208
蜂蜜
11835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10-20
这个社会已经到了笑贫不笑娼, 含蓄不在是中国人的美德了,丢了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真是可惜呀。
离线河湟之子
发帖
4
蜂蜜
668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10-20
回复端木天:
端木对学术探讨的精神令我佩服和感动。对拙文存在的问题剖析得很全面细致,见解深刻,批评得也很中肯。
关于这端木指出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
本人的短文其实也不过是随感,因而也随意。本人在文中用一种调侃的语言下一个并非真实的结论。唯有如此“结论”才可能时而肯定的,时而否定。其实我只要求读者领悟我的感受,而不必在乎“结论”。
“中国人含蓄”或“中国人不含蓄”其实都不是事实,但这些又存在于中国人身上。这不同于以偏概全,因为读者是不会不明白这只是一个表达手法。
“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民族”——我们不是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吗?没人会当真,因为人们知道中国人里没骨气的人有的是,但这样的语言仍然成立,就是这个道理。
要透过语言看内容,字面上的结论不可当真。
一管之见不一定正确。有不同意之处,愿继续讨论。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10-21
回鲲:我是不懂化学的。也许是巧了,我在01年到03年这段时间里,正好做药品的原料业务,对“伟哥”的化学成分也接触过,所以知道一点点。我国最初用的枸橼酸西地那啡,都是进口的。后来,我们也会合成了,价格暴跌。

回河湟之子:谈不上批评的,我是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了,我个人的观点,不见得就正确,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了。知道了你的想法,谢谢。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