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村是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村(镇)和省小康示范村。后庄村档案:黄岩区北城街道后庄村,位于永宁江北岸,东靠甬台温高速公路、104复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该村抓住开发区征地拆迁的机遇,按照农村城市化建设要求, 在短短150多天时间里,全村1080间旧房全部拆除完毕,并于2004年6月份基本建成新村,后庄从一个破旧、脏乱的村子变成极具现代化气息的美丽村庄。现有村民632户、1832人。200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9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几年来,先后被评为市、区级村民自治示范村、“五好”村党组织、先进集体、文明村, 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台州首届"魅力村庄"参选村庄----后庄人的幸福生活
作者: 记者俞婷文 来源: 台州晚报 更新日期:2006-8-16
核心提示:都说故土难离,要把老房子全部拆掉重建,这在很多守旧的农民眼里简直无法想象,于是在农村里,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从2003年7月份至2004年1月份,将近半年的时间内,后庄村完成了拆到建的全过程,农民态度从一开始的不理解转变为拥戴和感谢,村庄的面貌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记者走进黄岩区永宁江畔的这个美丽村庄,探访它的前世和今生。
在村支部办公室,村支部书记章雪明指着一张黑白照片说:“这就是以前的后庄,是不是很难想象啊?”确实,3年前的后庄是一个房屋陈旧、村道狭窄、环境脏乱的村,村民的收入也一般。而现在,记者看到的后庄村,道路宽阔,住宅时尚,环境美观,民风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从破解征地拆迁的巨大阻力到建设村庄的快速高效,靠的是村“两委”的团结一致和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执着。
拆房子?村民们发愁了
说起当初的征地拆迁工作,老章用了“一言难尽”四个字概括。2003年,黄岩西工业园区建设需要,后庄的1080间房屋将被全部征用拆迁,按照规划蓝图,这里将由村民自行建造风格统一的别墅式房屋。
消息从村庄传开后,一石激起千层浪,怀疑,担心在村民们之间互相传递。开发区政府的各项征地补偿款、房屋拆迁补偿款和青苗补偿款等,能否落实到位?房子拆掉以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住进新房子?没有了田地,以后我们靠什么吃饭?无数的疑问盘旋在村民心间。于是,有人公开提出阻止土地征用和房屋拆迁。
2003年夏天在后庄许多人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要拆房子,第一期拆迁户得住进临时搭建的房屋里,个别思想观念保守的村民在自家房子被拆后,鼓动部分村民还将村长和书记的房子包围起来……僵持、不信任,让当时村民和村干部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美丽村庄破茧而出
面对一系列复杂的情况,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听取广大村民意见,宣传政府征地拆迁的政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表率作用。通过做大量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了村民的各种疑虑和抵触情绪,实施村庄整体搬迁安置。
老章在村里当了近20年的村干部,他心里清楚地明白,能够住上新房子,早日奔小康是每个后庄人的梦想,这次征地拆迁是梦想变成现实的最好机会,不管拆建工作如何困难,村里的党员都要带头并且坚持到底。
村干部细致入微的工作终于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大规模的征地拆迁工作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就顺利完成。2004年年初,当一幢幢别墅式的房子在后庄村立起时,所有的疑虑和流言也不攻自破。
那些曾经持反对声音的村民,如今不得不对当下的生活表示感激。
现在的后庄,村内道路纵横交错,绿树成行,景色怡人,记者漫步在这花园式的村庄里,竟然没有看到乱丢弃的垃圾。老章说,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现在大家看到周围都这么干净,自己便自觉了起来,村民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此外,村庄里还设置了3个公共厕所,21个垃圾收集点,每天2次由专人负责将垃圾收集到中转站进行无害化处理,为村庄的美丽、整洁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家家户户还在自己家周围种起了花花草草,蓝白相间的房子在花草树木的掩映下,俨然就是一幢幢优雅的小别墅,城里人看了都要羡慕三分。
住小洋房的农民们
在村民章炳良家,他77岁的老母亲拉着记者的手感慨地说:“能住这样的房子,我连做梦都不敢想啊!”老伴俩穷其一生将6个儿女拉扯大。由于家里孩子多,其中还有一个是身体残疾,两位老人的生活负担从来没有减轻过。几年前,他们住的房子破旧不堪,用村民的话说,房子低矮得连狗都能跳上屋顶。一碰到台风季节,感觉房子像马上会被风刮倒一样,现在老太太回忆起来还觉得后怕。
可现在,他们一家住进了两间宽敞的三层新房里,除了自己够住外,还将其中的一间租给了别人作为工艺品加工作坊,一年下来也有几万的收益,闲不住的老太太有时候还和儿媳一起帮人家加工工艺品,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这位种了一辈子田地的老太太再也不用去庄稼地了干活,终于可以在明亮结实的房屋里安享晚年。章炳良家的变化是后庄村变迁的一个缩影。
室外绿树葱葱,室内现代化的装修,乍一看还以为走错了地方,屋内电脑片的加工机咔咔咔的操作声响起时,记者才记起这是后庄村一户普通农民的家。
陈利明的家在村庄的东边,几年前,他刚开始做羊毛衫加工时是租附近别人的房子,现在,他把车库当作加工房,而雇来的工人则住在自己家里,这样就节省了不少的成本,生意也是蒸蒸日上。
不种田,我们就发展第三产业
在拆房子之前,村“两委”就已经为拆房以后村庄的发展筹划过,村庄附近有很多的工厂以及外来人口,大力发展村里的第三产业是增加村集体收入的唯一出路。
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在新村庄规划之前,村里就特地将经七路两边临街的房子留出来作为村集体所有,80几间店面全部出租给了附近的村民或者是给工厂当作仓库,每年可以收到60多万元的租金。
此外,黄岩经济开发区推出村留地置换房产政策,按照被征用土地的8%返还给村集体留地,村集体留用地与开发区建设的商住或商办用房进行置换。村委会为确保今后村集体经济的稳定收益,将所置换的综合用房返租给开发区。前后加起来,后庄村每年的租金就将近200万元。
在村委会简易平房内,老章说,让村民的出路更加方便,目前,我们村里还要搞一些基建,所以村委会的办公地点暂时不改变,等村里经济更大壮大后,再考虑新建村委会大楼和农民文体活动中心。
社保加补贴,老人生活不用愁
没有了土地,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赚钱,可老人们怎么办呢?老章笑着回答,我们这里的老年人既有养老保险也有村里的养老补贴,生活是不用愁的。
有了集体资金,村里首先考虑到的是失地的老人,于是村里从置换金中拿出部分作为全村280多位老年人一年的养老金,每一季度发放一次,用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根据“政府拿一点,集体补一点,农民出一点”的社保原则,18周岁以上村民都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保险金的享受分每月295元和每月186元两个档次,到法定退休年龄可每月领取上述额度养老金,同时享受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 目前,村里有800多明村民参加了社保,解决了村里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后庄村被征地农民参加社保后,仍然享受村养老金制度。这样,村民们在进入老年后每人每月最少可领到286元,多的可达495元,可以基本解决生活保障问题。在村民老杨家,他和老伴乐呵呵地说:“今年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和老伴一起可以每月领到590元的养老保障金,加上村里发的养老补贴,每月一共能领到800多元,虽然儿女在外,不过以后的基本生活就不用愁了
[ 此贴被阳光地带在2006-08-22 10:29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