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在行动,爱心在滋润
——黄岩慈善义工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初探
4月1日,黄岩区慈善义工协会“牵手留守儿童”帮扶结对仪式在头陀镇中心小学举行。当天,参加活动的义工和爱心人士,与第一批7名留守儿童签订了互助结对协议。签订了协议的义工和爱心人士,将在这些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中,扮演着亦师亦友,甚至是亲人的角色,以弥补他们父母不在身边的缺憾。
这是黄岩慈善义工协会与台州市福彩中心、台州电视影视文化频道合作开展的关爱留守儿童“春风行动”,经酝酿、筹备近一个月后,于当天在头陀中心小学正式拉开帷幕。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打工或从商,自己单独在家或是跟随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生活的孩子们。这些孩子,可能物质上并不匮乏,但是由于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对性格形成和身心发展都存在一些的缺陷。
签订协议,已经半个来月了,从反馈的信息看,义工与留守儿童的结对活动,效果真是不错呢!我们来看看下面三位义工是如何借这“春风行动”把爱心撒播进结对孩子的心田里。
溪坦村的周同学,父亲常年外出种瓜,母亲患有间歇性精神疾病,常常无缘无故砸东西,孩子平时跟着奶奶生活。因为家庭的特殊原因,该同学在学校里经常打架、逃课,欺负同学,是班里典型的问题学生。协会副秘书长(1396号义工)郑丹红得知情况后,与之签订了互助结对协议。
在与周同学的接触过程中,郑丹红感觉到这个孩子的自尊心很强,对外人的看法和评价都非常敏感。但是如果与之耐心交流的话,他其实也能真心相待。郑丹红从孩子喜欢的“奥特曼”入手,教导他 “想要成为‘奥特曼’那样的人,就要学会帮助他人”。并从孩子父亲种瓜很辛苦而引申出“需要好好学习,才能让自己和爸爸不那么辛苦”的话题。一番对话下来,孩子明显对郑丹红亲近了不少。
4月4日是清明节放假的第一天,早上六点半,郑丹红就驱车赶到头陀,将孩子接过来住了三天两晚。期间,她带着孩子去了公园,吃了美食,理了头发,还买了块手表,告诉他要守时,上课不要迟到。在回家的路上,孩子很开心的告诉她:清明放假前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帮一位冒雨推着三轮车的老奶奶安装好了链条。虽然弄得满手油污,但是很开心。他还告诉郑丹红,那天老师也表扬了他,说他最近学习变认真了,还奖励了他两根笔。
回到家时,周奶奶对于孙子的变化很欣慰。老人家很感激郑丹红,她告诉郑丹红,由于家里的特殊情况,孩子从小到大都是她带的。但是她要做农活,还要帮工赚家用,忙起来时连给孩子做饭的时间都没有,更不用说如何去管教他。周奶奶还说,现在好了,有郑丹红这么关心和帮助这孩子,他肯定会越变越好的。
2447号义工邵艳英结对的前陈村陈同学,由于父母双双离家外出务工,导致原本性格活泼的孩子变得略显孤僻。邵艳英自己平时开店比较忙,没有太多时间接孩子出来一起交流,就抽空写了封近千字言辞恳切的信。在信里,邵艳英鼓励孩子多与人交流,希望她可以开心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并留下详细的联系方式和地址,希望孩子能够多与她交流。
一对由爷爷奶奶照顾的双胞胎姐妹,父母常年在江苏种西瓜。姐妹俩很懂事,平时除了学习,也会帮助照顾堂弟(孤儿,父母出车祸去世,现跟两姐妹一起由爷爷奶奶照顾)。两位老人同时照顾三个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已经非常吃力,更遑论帮助学习和外出接触更多的事物。与两姐妹结对的2465号义工马秀兰,趁着清明节放假期间,带着三个孩子到城里好好的游玩了一番。她发现,对于能够出来玩,孩子们都很开心,但是两姐妹可能性格比较内向的原因,不太愿意跟人交流,跟她对话的时候常常是沉默以待。对此,马秀兰表示比较苦恼,暂时还不知如何去改变孩子的现状。当然,她也在积极的寻找应对方法,希望能够以更好的方式和自己的真心,与她们交朋友,进而帮助到姐妹俩。
更多的信息正在陆续的被反馈当中,孩子们存在的问题,结对义工和爱心人士的小苦恼,都将在他们的交流当中得到化解。现在,黄岩慈善义工协会又将公布100多名留守儿童名单,需要与好心人和义工结对,希望有更多的公益人士能够报名参与到这项意义重大的活动中来。(张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