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关着。走近看,窗子底下坐着母亲。母亲看到了我来,起来开门。开了门,第一句话是今天很高兴,挣了四十元钱。说刚坐下,上午去摘“花草”,挣了四十元钱。说从来没有挣过四十元,都是二十几块。我的母亲是财迷,要求也不高,这么几元钱到手就眉开眼笑。 C4-%|+Q i
问是不是要给我烧点吃的。我回答不需要,午饭吃得饱。说就自己吃,简单些,热一碗稀饭就行。都三点钟了,肚子不饿呀。说老板娘发了点心,一个面包,手伸开示意,有这么长。又说老板娘有时发小笼包子,一人四只。老板娘的小恩小惠,让来摘“花草”的民工心存感激,效率又提高了许多。提高了效率,两方都有好处。 C4-%|+Q i
种粮大户承包了村里的一些田地,年前撒下一些“花草”种子,开春了,这些绿油油的“花草”可摘起来当蔬菜卖。现在城里人讲健康,吃的东西追求绿色野生。“花草”这个东西,管理比较粗放,可以归到野生一类。我母亲说早些天摘一斤是一元五角,现在是一元三角。我母亲听的也多,说宁波菜场原来是五元一斤,现在跌价了,只有四元钱,她们摘的工钱也降了。老板收了“花草”,是运到宁波出售的。 C4-%|+Q i
明天还得去吧。说明天不去了,要去念佛。说摘“花草” 长时间蹲着田里,也累。我知道,挣的钱是按摘的“花草”斤两来计的,为了多挣钱,得磨时间,双手得不停地动着。这个季节的“花草”还没有长大,有如摘早春的茶叶。这个摘“花草”该比摘茶叶要累。这个摘“花草”,是老板接了业务,叫一些村民来打点临工。叫来的民工多是村里上了年纪的人,是挣了一元是一元之辈。年轻人的是不屑做种活儿。现在人工费猛涨,普工要一百元一天,这个四十元算是低工资了。况且挣到这个四十元只是偶然。 C4-%|+Q i
“花草”,写在书本上是紫云英。也有人叫“红花草”。驴行过看到山间的梯田里有“花草”。嘴上说摘一些带回家,可以炒年糕。可一直没有动手,是自己缺少耐心,摘一把“花草”得费上一定时间。还有“花草”是有主的,总是不好意思。其实碰到村民,向村民讨要“花草”,村民一般很慷慨,说这是喂猪用的,不值钱,尽管拿。 C4-%|+Q i
“花草”炒年糕,一青二白,好看。味道也不错,不用放味精,就很“鲜甜”了。以前缺粮食时,“花草”烧年糕,年糕只是起点缀作用,碗里找不出几根年糕来。“花草”主要用途是作饲料和绿肥,偶儿有人食用。“花草”吃下去舒服,吃多了,胃不怎么好受。“花草”不容易消化,胀肚皮。以前春耕季节,有耕牛多吃了“花草”,胀死了。时代变了,城里人喜欢上了,出的价钱也高。 C4-%|+Q i
C4-%|+Q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