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在黄岩的艺趣 l8+)Xk>
l8+)Xk>
·金也· l8+)Xk>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绘画大师潘天寿有缘来黄岩挥毫。57年秋后光景,潘老自杭州去雁荡山写生,风尘仆仆顺道黄岩城关转车驻足休息。当时或许潘老在政治生态上不明朗,县文化局领导无奈请“同类项”县文化馆章甫秋先生(剧作家、但有国民党三青团员背景)“低调”陪同接待,据章老生前回忆,潘天寿穿一袭青灰色中山装,花白的小平头,身材高大,言语不多,严谨而平朴。
亦不知何故,他对黄岩风土十分亲切。章甫秋安排潘老在黄岩县府招待所(现在青年路南面的永宁宾馆)留宿,潘老看见招待所厅堂中挂着几幅古旧字画,驻足观看,似逢故人,以为橘乡不仅柑橘闻名且颇有文风,点头表示愿意创作图画存念。
于是章先生兴冲冲去马路对面的“集芳斋”取来笔墨宣纸。有人说,善书者不择笔。但潘老平时喜用硬毫(狼毫和獾毫笔等),他弹弹软乎乎的羊毫笔似乎不上心,章甫秋见状,欲去换一支狼毫过来,却被潘老拉住啦,风趣地说,双手随身带着,也闲着,就试试指墨吧。于是欣然凭“随身武器”创作了一幅斗方秋荷图。
只见潘老在宣纸前思索片刻,习惯地用右手挠挠鬓角、扶扶眼镜框,突然发力,只见手掌上醮满淡墨徐徐在宣纸上磨磨,水气淋漓的荷叶马上在纸面呈现出来,接着用指头写荷茎,打点,轻松从容,一幅杰作水墨秋荷图面世了。
当时这幅画也没有明确归属?章甫秋先生是老实人也不敢擅自贪要,这件墨宝就静静搁在宾馆里,后来或许是宾馆服务员顺手牵羊了,或许毁损了,亦不得而知。
潘天寿当即作画、洗手完毕,章甫秋看看天色已晚,即邀潘老到县政府食堂吃便饭,二人对饮。亦没有任何领导和粉丝洗尘接风,没有喧嚣的迎来送往场景。艺事无言,但不改风花雪月之芳华。
第二天大清早潘老捎上组织赠送的一袋黄岩橘子匆匆上路赴雁山写生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