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贯主张对年轻人要宽容,对老年人要严格,所以,昨天看了一段视频后,我气得只骂。视频里,一个老年男子,因为一个年轻女孩没有给他让座位,他就对女孩大打出手。什么玩意啊,老烧不熟!!
老烧不熟,是我们的土话,专指那些年龄很大,却干出格事情的人,只用于男人。烧不熟,本意是烧制砖头的时候,由于火候不到,烧出来的砖头青一块、红一块的,借用于人,就是骂人的话,意为他爹妈没有把他做好。普通话中,还有很多词汇,诸如老东西、老家伙、老不死、老棺材,这些都是不太好听的,好听的也有,比较文绉绉,什么老朽、老叟、老衲等。
为什么对老年人要严格呢?
三点理由,一,老年人是过来人,有着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年轻人就欠缺;二,老年人享受社会的关怀和福利,理应循规蹈矩;三,老年人都有子女,得给子女做表率。
我常常坐公交车,也常常感叹一代比一代好。我不怎么爱国,但当我看到小学生、年轻人时,又一时冲动,生发出爱国的情怀。中国的希望在下一代!指望老家伙是不行的!在违反社会公德的人中,比如,乱丢垃圾、乱抽烟、违反交通、违反秩序,贪占小便宜,等等,老年人所占比重,在我看来超过年轻人。
总的来看,老年人身上的很多陋习,是时代的印记,他们年轻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现代生活观的熏陶,他们基本上都是在斗争中度过的,满脑子非人性、非理性的观念。
观念落后不要紧,关键是老年人不知改变,我行我素,不知学习,浑浑噩噩。在本论坛,我曾看到老大专门写过一篇义工到敬老院开展活动的帖子,老大对一些义工为老年人剪指甲之类的行为大加赞扬。褒奖是对的,这仅仅是出于做领导的工作方式而已,不能总是停留在义工活动的初始阶段。就事论事,我对义工的行为不以为然。你想想看,一个老年人,如果不是智障,自己剪指甲是完全可以的,我们为什么要帮他干这些事呢?
我们对老年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就是长期不断地教育他们、鼓励他们。也只有这样,才能是真正地对老年人有用。怎么教育,怎么鼓励,是一个细节问题,不说了,我简单讲两点重要的。第一要紧的是,要把老年人锻炼身体重视起来,甚至可以采取有限度的逼迫,老年人都懒的;第二要紧的是要让老年人嘴巴动起来,老年人都不大说话的。不会唱歌不要紧,黄岩应该是唱越剧的吧,那你就哼哼几声越剧小调也行。这样坚持一两年,老年人身体好了,思维起来了,这样才能度过一个快乐的晚年,而不是简单的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由此可见,老年人问题,实质上又是我们中年人、年轻人的问题。因为,你要教育,你要鼓励,就必须自身有那个意识和那个能力,即,俗话说的打铁还需自身硬。
我们是一个讲究孝道的过度,讲了几千年。然而,我们又是一个拘泥古训的过度,过分保守而不知变化。我举一个例子。《论语》里仁篇第四章是这样的,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而不违、劳而不怨。(这是台湾版本的断句,内地有不同的断句)。几千年来的解释大同小异,意思是:侍奉父母,当父母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时,我们要委婉的提出。父母不听从我们的意见,我们仍然要对父母恭敬,不违反他们的意志,继续辛苦劳作,不能有怨怼的情绪。我认为,孔子讲这句话,他强调的是做子女的态度,而没有讲怎么做。时光到了现在,我们应该对孔子的观点加以引申,那就是不光要对父母劝谏,更要教育父母。好了,做子女的要行使教育父母的责任,首先自己则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提高修养。不学习、不修养也行,最起码你得帮着父母传输现代的知识,比如,年轻人会的流行的一些东西。
假如年轻人真这样做了,说白了,就是和父母拉近了距离,距离近了,岂有不和谐的道理?推及社会,也是这样的。所以,我理想的老年人社会的标准,就是达到博学、明理和勤事。我们不要把这三个标准看得很高,没那么难,了解多一点就是博学,少生一点气就是明理,自己剪指甲就是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