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饭时,父母又争论了两个问题,叫我裁判。我的体会是,判定科学性、真实性容易,但是,判定结果会否定一方,有点难。这次的起因是这样的:
父亲腌制咸菜,说到了盐。父亲说,过去盐是官家的,私人不许经营。可是,贩盐利润大,就有人偷偷地贩盐。过去没有汽车,都是用独轮车(也叫手推车)运输。这些人不敢白天走路,都是夜里偷偷地上路。独轮车在走动时,会发出吱哟、吱哟的声响,有了声响,就不安全了,会被查。于是,贩私盐的人都会在独轮车的中轴上抹肥皂,就不响了。说到这里,母亲反对,说那时候哪有肥皂?瞎扯!父亲说是肥皂,母亲说不是。我问,那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哈哈,父母都愣了,谁也说不出到底是什么东西。
不妨推理一下。父母小的时候是40年代,那年代肥皂还没有成为大众使用的东西,即便大众用了,还没奢侈到拿来当润滑剂的地步,所以,不可能是肥皂。但是,父亲说他看见过,样子的确像肥皂。我估计啊,应该是一种动物脂肪,牛油之类的。
我们使用动物脂肪很早了,平时看过去的战争,古人喜欢用火攻,比如,火烧连营八百里,怎么可能呢,就是因为古人使用了动物脂肪、火药,再借助风力,否则,不可能。江南的战争中使用最多的是鱼油,河北使用最多的牛油,有点区别。
说到了独轮车,父母就独轮车的中轴材料,也发生了不同意见。父亲说是用柿树做的,母亲说是用栗树做的。我对父母说,你们俩说的都对,都有道理,不见得就是一种树。我们本地就有比柿树坚硬的树木,为什么不用偏偏用不是最坚硬的柿树呢?这是因为中轴转动产生的磨损,要求磨损均匀。枣树虽然坚硬,但是木质不均匀,容易磨偏。栗树虽然不是我们本地的树种,但是也不是很远,拿来做中轴也是可能的。
由独轮车,又说到了古代战争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参战人员,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几千年来没有解决四轮车的转向问题,不得不大量使用运力小的独轮车。等等。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父母休息,我也回家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