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443阅读
  • 3回复

美丽与哀愁(34)· 心系天台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11-15
  作者:张锦鸣 (独家授权,谢绝转载)]
 
 
34. 心系天台山
 
1994下半年,我调到天台工作。从此,凝云的心与天台联系在了一起。
天台,地处台州最北边,北与新昌接壤,西与磐安相邻。当时全县人口53万,地形地貌是“八山半水分半田”。天台民风强悍。南宋初年,中原一带流民南渡,择居天台山,由此产生了宗族之间的利益冲突。数百年来,械斗频繁,历史上记载的大规模械斗就有数十起。天台籍著名文学家许杰先生在其小说《惨雾》中就形象地描写过械斗的状况。建国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械斗就发生在1989年,当时震动了中央上层。在众多的族姓中,经过历史上的分化组合,最后形成了“王、汤、戴”与“许、鲍、周”两大族系。族人信奉“亲不过三代,族乃是世代”的遗训,生生世世为族而斗。这种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在台州其他县市实属罕见。
天台又是宗教圣地,佛、道、释三教并存。中国佛教四大宗之一的天台宗即源于此地,离县城7华里的国清寺即是其祖庭。天台境内的天台山,景色秀丽,石奇、泉清、林秀、岩峭,堪为东南沿海为数不多的胜地之一,是台州地区最早被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但是,天台的经济却很落后。199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仅仅为1.2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仅仅是全台州地区人均数的一半。
在我履新之时,凝云忧心忡忡,并不是因为天台经济落后,而是她早就风闻那个地方械斗成风,人事复杂,怕我应付不了那样复杂的状况。
我上任半个月后,凝云借工作之便来到天台我在招待所的住处。当年的条件是艰苦的,我住的房间仅8平方米,一张小床、一张写字台,床上的被褥又硬又薄,时值冬季,室内寒气逼人,卫生间在门外过道尽头,晚上如厕极不方便。见此情况,她当天即赶回临海,第二天给我捎来了一床新棉被,一只热水袋。其实,这些事情招待所也能解决,只不过我刚到天台,不便麻烦人家罢了。
我在天台的工作是繁忙的,生活也是艰苦的。大家都如此,没有任何的怨言。凝云深知我对工作的执着,而我也知道她独自一人带着孩子的艰辛。我们每天晚上通话一次,互相聊聊各自的工作和生活,以得到些精神上的慰藉。
渐渐地我在天台的工作有了起色,天台人也慢慢认可了我。
1996年夏的一天,天台三合一带出现了宗族械斗的苗头。两个村开始互设路障,村口的人越聚越多,两村都在酝酿着械斗。当我接到镇里的电话后,立即暂停了正在召开的会议,带领有关人员赶赴三合。“风起于青萍之末”,我必须在械斗未发生之前扑灭这场灾难。我带着秘书穿过密集的人群,绕过路障,站在高处向村民讲话,声色俱厉且晓之以理,村民怔住了,一下子安静了下来,然后……这场一触即发的械斗就这样被扑灭在萌芽之中。直到深夜我才回到宿舍,刚坐下来就接到凝云打来的电话。原来,她已经知道这个事情,焦急地守在电话机旁等候我的消息,知道我平安无事后才放心去休息。
这年8月的一天,我处理完另一起突发事件后刚踏进房门,只见凝云在房间里等着我,我诧异地问:“你怎么来了?”她说:“事情都处理好了?”“你怎么知道了?”我又问。她说:“有人给我打电话,我很着急,刚好有到天台的便车,就搭车来了,明天一早赶回去。”我说:“都处理好了,但原因还在调查之中。”
那是一件集体中毒事件。
那天下午,我接到一乡镇政府的报告,说是某村有几十名群众集体食物中毒,一部分症状严重的已被紧急送到当地卫生院急救去了。我闻讯后立即赶到这个村里,当晚,台州市的领导也带着有关部门的同志匆匆赶到。我们一方面组织人员安抚群众,去医院看望中毒人员,一方面安排防疫部门的同志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以防再次发生中毒现象。经过全力抢救,中毒的村民全部脱险,群众的情绪也已稳定。事后查明,是当地的饮用水出了问题。
她听我这么一说,才放心了。她说:“刚听到这件事,很紧张,也很着急。”我说:“做地方官,一方平安是最重要的事,发生突发事件,不亲自出面是不行的。”
1997年春节前,凝云又一次匆匆来到天台,说是要与我分忧,其实她帮不了什么忙。那次我去省里出席人民代表大会,下午,天下着濛濛细雨天气阴冷。车到上虞时,副县长陈立国给我打来电话,报告说雷峰乡有一个村,用土锅炉做年糕,结果发生爆炸,当场炸死三人,数人炸伤。得知消息我在电话里交代几句后,立即掉头返回天台。赶到雷峰乡应急处置后,又赶到县医院看望受伤的几位村民,接着又召开全县紧急会议,一直忙到深夜才把这起事故处理结束。回到宿舍,凝云仍在等着我。听我说完事情的过程后,她说,我每天都为你提心吊胆的。我笑笑说,一个县这么多人口这么大地方,不可能不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只要处理得当不会有什么大事的。第二天一早,我们各奔南北,我去了杭州,她回到临海。
因为我的缘故,天台发生的一切,她都很关注。为天台的一些进步和变化而高兴,为天台的困难而担忧。她收集有关天台的信息,剪下来做成剪报本,几年下来,已变成了几大册。所有这些,我至今都保存着。
那几年,天台正在建设“上三”一级公路天台段(后设计为高速公路),正在积极争取桐柏抽水蓄能电站这一国家级大项目落户天台。我带领一些同志上杭州、奔北京,忙得不可开交,而她则在电话里每天都要询问进展情况。2000年,在我刚调离天台以后,国务院批准了桐柏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那天,她下班回来,带回一份报纸,告诉我这一消息,我们都很高兴。
天台是“佛宗道源,山水神秀”之地。在那几年的休息日里,我陪着她领略天台悠久的历史胜迹和秀美的山水风光。我们进寺院、上石梁、登华顶。也曾九遮探幽,石门泛舟……她尤其喜欢坐落在幽谷中的古寺——高明讲寺。那里曲径通幽,晨钟暮鼓,清溪古柏,令人肃然。我们所尊重的高僧——方丈觉慧,每见我们来,一杯清茶,谈经论佛,恍若出世。他还送我们他所写的诗集,以作纪念。几年后,这位高僧圆寂,我们还在寺院里凭吊了一番。
凝云特别喜欢华顶的云锦杜鹃。华顶山海拔1138米,山顶的“太白读书堂”、“释经台”、“羲之墨池”固然让人留恋,但更让凝云神往的是满山遍野的云锦杜鹃。每年5月,杜鹃花开,周围数百亩山林姹紫嫣红,在蓝天白云、苍茫廖廓中,宛如仙境。每年此时,她都要上山观赏,念天地之悠悠,发思古之幽情。
我在天台整整工作了五年六个月,其间,5个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凝云都与我一起在天台度过。
留意天台的发展,钟情天台的山水,因为我,她心系天台山。也因为我,天台的群众没有忘记她。2006年,在凝云病重之时,许许多多的天台好友纷纷来探望她,给她送来了野生泥鳅、红豆杉、铁皮枫斗及各种偏方秘方,一些好友几进国清寺为她祈祷……可叹的是,天不留人,人意难遂。但是,我相信在她渴望生命的时候,其中也有着对天台山深深的眷恋。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老恐怖

发帖
12738
蜂蜜
21096
威望
30
宣传贡献值
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12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11-15
离线梦瑶

发帖
693
蜂蜜
997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11-16

发帖
5788
蜂蜜
19237
威望
36
宣传贡献值
17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8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12-17
呵,天台民风强悍。二十多年前我在大公中学读书,也读过《惨雾》,故事情节大体还能记住,年少的我为秋英的遭遇悲伤,如果她不嫁过去该多好啊……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许杰了,读《惨雾》的估计寥寥无几了。希望天台秀美的景色能给游客留下美好的印象,祈愿居住在宗教圣地的人幸福安康,安定的生活不容易啊。作者原来是当时的天台县县长,你曾化解了一场械斗,天台人会感激你的。能如此近距离的阅读一个县长为民解忧的心,高兴!
做一个快乐的人!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