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里看到了苋菜。苋菜应该是六月的蔬菜,这个时节出现应该来自大棚或者南方。不贵,二元多一斤。苋菜算不上好菜,味有点涩,咬起来硬口,我对此没有什么好感。六月的农家,到地头采一把,面条煮熟时撒一点,杀一杀面粉气。这一把苋菜应该是一种穷讲究,是使碗中的面条不至于是单一的白色。美食讲究“色香味”,可当时农家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XCd2
似乎夏季的叶菜味道都不怎么好。有什么上帝关掉门,必定开着一扇窗,夏季的瓜类蔬菜的味道还是不错的,丝瓜呀,茄子等。六月也有青菜卖,但种青菜用了太多的农药,农药残留太多,好多人不敢买。苋菜什么,很少用农药,是害虫对这些不感兴趣,怕是咬不动。本来是将就着吃的苋菜成了香饽饽,什么绿色无公害蔬菜都给挂上了。饭店有炒苋菜卖,这个炒是精加工了,炒时加上肉丝和蒜瓣,还撒点海鲜——虾皮,加个皮蛋也行。当然味精道是不能少的。精加工出来的苋菜,味道过得去。 &XCd2
苋菜受到重视,还跟什么苋菜有补血功效有关。苋菜的液汁是红色的,血也是红色,吃什么补什么,吃了红色的东西能被红色的血液,推理大致如此。我总认为吃苋菜能补血是无稽之谈。就是吃嘛,非得说能补什么,多无聊。这个国度补什么多是个卖点。记忆之中把苋菜洗净切碎和面粉调在一起,在锅里搁点油,摊个菜饼子吃,味道还是不错的。这个饼子最好放点腊肉粒,打个鸡蛋就更好了。街上似乎没有人在卖,这可是一个商机呀。 &XCd2
苋菜比较贱,除了虫害轻之外,管理也粗放,村民无非在地头撒一把种子,施过几次肥料,就可等吃菜了。吃苋菜的季节也长,可以从夏吃到秋。到了秋天,再也咬不动了,有村民把苋菜的杆子收回家,清洗,切成一段,放在水里煮一煮,加点盐,放上几天,这是腌制。苋菜的茎,本地叫苋菜梗,腌制的苋菜梗是“过”粥的好菜肴。苋菜梗和芥菜株有相同的腌制方法。现在超市卖的苋菜,应该是精耕细作的产物。 &XCd2
“筻”,只是借用这个字音,这个字音本地是篱笆的意思。“筻”的下面,太阳照到的几率少得多,“筻下”的苋菜要嫩一些。苋菜不好吃,应该跟阳光过分照射有关。“筻下苋菜”经不起阳光的暴晒,晒一下会“逼”掉,是失了水,病恹恹的。昨天我的小师傅接受礼仪培训,就是站十分钟,还是室内的,两位没法子站到结束,中途退出。脸色白得吓人——真是“筻下苋菜”呀。也有给说成“苋菜后生”的。 &XCd2
(图片来自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