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节听课录。课的主题是握手。握手有这么多的学问,这节课没去听,可惜了。听课录记的毕竟太简单,还有教者的风采,是无法从听课录中体味的。 %t*KP= @
握手礼,似乎是外国传入的。官场上面比较流行,还有在知识分子中也有点市场。现在知识分子队伍官场化了,一些礼节自然受官场的影响。国人传统的见面礼节是跪拜叩首、鞠躬、作揖和抱拳等。跪拜和叩首,是见官或见长辈之礼。作揖和抱拳是平辈之间的见面礼。这些以前作为封资修,给批判过了。这种东西只在古装电影和电视剧还能见到。现在个别中小学搞什么传统教育,让学生给父母下跪,说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形式很多,非得搞这种陈腐的东西,我看是学校在作秀。看现场照片,上千人现场跪拜礼,有轰动效应,真能秀一把的。 %t*KP= @
握手这个东西,总有官家的味道在。看新闻联播,前十分钟多是领导人在握手。外国人来访问,相应级别的领导人去握手。评了国家级的什么先进、劳模和模范,拍合影照之前,领导人先与先进者依次握手,这该是祝贺的意思。到什么节日,领导人走访相应人士,握手是肯定的,这个握手大概是表示尊重。有重量级人物去世,领导人与未亡人和后辈们依次握手。已亡故的人没办法站起来握手,只能古礼了,来几个鞠躬。更多的看到慰问握手,什么地方受灾了,自然的灾,人为的灾,领导人去握握手,灾民流点眼泪,还有几句感谢什么的话。这些握手表示的是亲民。电视镜头常把握手动作特写一下,让人们看到握手力度。这个力度往往会让人们联想到是信心的传递。 %t*KP= @
握手是一门学问,甚至可以出一本研究握手的书来。什么时候要握手,看电视也能看出门道来的。有初次见面时要握手,有告别时要握手,有慰问或祝贺时要握手,还有表示对别人尊重时也握手。这些听课录中也记得详细。上行下效,握手礼在神州大地盛行了。新闻联播中是握手礼,省级的电视台,市级的电视台,县级的电视台,都是握手礼。如果有镇级的电视台,电视台也会展示领导人的握手风采。在机关里上班的人,受到了握手礼的熏陶,什么时候握手,怎样握手,总是彬彬有礼,恰如其分,让人看起来总是这么文雅。是不是机关来的人,看他的握手就知道了。 %t*KP= @
看过《国画》,第一页就是李明溪拒绝朱怀镜握手的情节。李明溪说见面就握手,简直是恶习,官场的握手与好莱坞影星的飞吻差不多,没有什么感情含量,只是习惯动作。小说中的李明溪是个画家,没出名的画家。握手这个东西,无非是个礼节,要什么感情含量干么。握手可以上升到一种政治手段,老百姓是不怎么理会这种方式的。老百姓之间也有握手,也没有什么讲究,无非表示一下欢迎和祝贺。如果按照听课录上记的规矩,及格分都没有。什么握手要讲顺序,男女之间,是女士先伸手。长幼之间,是年长先伸手。上下级之间,是上级先伸手。宾主之间,到时是主人先伸手,告别时是客人先伸手。要这么繁杂做什么。我应该是不会握手的人,我周围的人也不需要我来握手。我有几个亲近的好友,似乎从来没有握过他们的手。我不握手也能好好生存的。 %t*KP= @
看听课录,握手时间为三秒左右。有这么一句调皮话:“握着老婆的手,左手握右手;握着情人的手,回到十八九。”调皮话中的握手应该是牵手才是。握情人的手,就三秒左右,能弄出什么名堂来。哈哈,前阶段《牵手》这首歌也不让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