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36阅读
  • 9回复

话说潮济老街(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1-06-26

 

Jy9bY  

 

话说潮济老街(上)

 

潮济,在上了年纪的黄岩人中,是一个那么熟悉的地名。它,象征着黄岩西部的过去,代表着古老黄岩的一个特征。

潮济码头,是古老黄岩西部一个热闹所在;在被淹没的年代里,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因为这个潮济码头,潮济成了一个交通枢纽,一个繁荣的集镇所在。 Jy9bY  
   
潮济,又名潮际。台州湾的海潮,沿椒江、永宁江上涨,直至此处而止,是以得名。

从潮济的感潮河段起,称永宁江,是黄岩的水运动脉,经椒江出海。黄岩溪、小坑溪、柔极溪流经现长潭水库大坝上方,三溪汇合,形成永宁江,至潮济附近,水势逐渐平缓,可通行船只直至黄岩城关、海门(现椒江)和路桥以下。宁溪、屿头、小坑、上洋等地用竹筏(竹排)载运山区竹木柴炭等物资到潮济,再转船运;运往山区的生活物资和生产资料,从县城装货溯潮而上至潮济,转用竹筏(竹排)运往宁溪、屿头、小坑、上洋等地山区。因而,潮济是黄岩水道交通和山区平原货物中转之地,唐宋时期称“潮际铺”。其后的千余年,潮济一直是黄岩西部水路交通枢纽、商贸繁荣的集镇。 Jy9bY  
  清末民初,机动汽船“永裕轮”开始经营黄()()航线,涨潮时开船,到达潮济后退潮时返回。1958年,黄岩至长潭公路通车,轮船乘客减少,货运量也渐淡;19608月,长潭水库大坝合龙,溪流被阻断,潮济上游竹排运输被废止。长潭水库建成后,水库以下永宁江航道淤积,“黄济轮”难以直达潮济,轮船改以头陀为终点,后又改为山头舟,至1968年终于断航,潮济作为商埠功能逐渐消失,集镇渐次衰落。

19925月,黄岩市实行撤区扩镇并乡,潮济乡被撤,并入北洋镇。失去乡政府所在地的潮济,仅剩每十日两市的农民集市日,上午还有些热闹。

潮济,能勾起人们记忆的,只剩下一条老街。

 

 

潮济老街位于黄岩北洋镇潮济村中心,主街南北走向,南起三官坛,北至江亭,长约260米,街面宽5米,街两边开有货行店、药店、布店等店面60多间。其中陈万顺开的南北糖果与中西布行为一座民国初期老屋,五开间面建筑,坐西朝东,硬山顶单坡小青瓦盖面,屋柱为青砖抹灰面方柱,内为木质圆柱,临街二层为砖墙,上书货行名称,中堂面屋雕刻精美的雀体装饰。主街南端的三官坛建于1935年为一座仿古庙宇,坐南朝北,歇山顶,小筒瓦盖面,面街门窗雕刻精致。两旁是清末至民国的木建筑二层民居,廊下的人物戏曲雕刻,在“文革”时被破坏。街北路廊名“江亭”,似一垛城墙,遗存1938年的石碑1方,街上十分清静。这条古街,是黄岩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

 

 

大约六、七年前,携老伴第一次游潮济,请朋友零大带着我们寻访潮济古老的痕迹。我们在实地看到的老街,两侧全是门面房,从样式看出,过去是商铺,有许多还能依稀辨认出诸如“南北糖果”、“中西布庄”之类的招牌名。然而,作为老街另一个特征——石路面,却已经不再存在,上面被一层混凝土覆盖了,这是十几年前推行的“村居硬化路面”政策带来的变化。

 

 

 

老街的老房子里,少数还有老人居住着,但多数已经空置,或被出租给个人当作加工产品的家庭作坊。在老街的西端,有一个理发的老人与我们聊了些过去趣事,之后即告别回城了。

Jy9bY  
Jy9bY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1-06-27
潮济,还真没听说过。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1-06-27
老大写的真好,看得过瘾。有时间再写下边的吧,期待中。不过,老大也别急,以不累为准。 Jy9bY  
Jy9bY  
说老大写的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Jy9bY  
Jy9bY  
1,对潮济的历史变迁、方位,这些时空元素交待的清楚。2,对潮济的老建筑描写详尽。3,含蓄地表达了对老街如今现状的担忧。 Jy9bY  
Jy9bY  
由于看过摄影板块的摄影作品,对很多地名我已经熟悉了,虽然我没去过这些地方,一点也不陌生。关于潮济,最早是在行乐老师的文章中知道的,口头语有“看老潮”,就是由此而来,意思是掐着点来。但行乐老师文章是介绍方言的,对潮济没做介绍。所以,这两篇文章互相印证着看,挺有趣的。 Jy9bY  
Jy9bY  
文章中也有我看不懂的地方,比如,介绍老店面里,有“硬山顶”、“歇山顶”的说法,估计是方言,意思是房顶是一面的斜坡式,中间有脊的房顶。我瞎猜的。 Jy9bY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1-06-27
看起来这与仙居的皤滩有点相似,是以前的水陆码头.这个潮济可以开发为旅游境区吧.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27
引用第2楼端木天于2011-06-27 10:11发表的 : Jy9bY  
文章中也有我看不懂的地方,比如,介绍老店面里,有“硬山顶”、“歇山顶”的说法,估计是方言,意思是房顶是一面的斜坡式,中间有脊的房顶。我瞎猜的。 Jy9bY  
....... Jy9bY  
Jy9bY  
Jy9bY  
Jy9bY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   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Jy9bY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属于双面坡的一种。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Jy9bY  
从外形看,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Jy9bY  
  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朝的《营造法式》中未见记载。可能随着明、清时期广泛使用砖石构建房屋,硬山顶才得以大量采用。和悬山顶相比,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而悬山顶有利于防雨,因此北方民居多硬山,南方则多用悬山。 Jy9bY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27
引用第2楼端木天于2011-06-27 10:11发表的 : Jy9bY  
文章中也有我看不懂的地方,比如,介绍老店面里,有“硬山顶”、“歇山顶”的说法,估计是方言,意思是房顶是一面的斜坡式,中间有脊的房顶。我瞎猜的。 Jy9bY  
....... Jy9bY  
Jy9bY  
Jy9bY  
  歇山顶,即歇山式屋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朝改今称,又名九脊顶。为中国古建筑屋顶样式之一,在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其他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 Jy9bY  
Jy9bY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 Jy9bY  
Jy9bY  
  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 Jy9bY  
Jy9bY  
  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 Jy9bY  
Jy9bY  
       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 Jy9bY  
Jy9bY  
  在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样式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其中重檐歇山顶等级高于单檐庑殿顶,仅低于重檐庑殿顶,而单檐歇山顶低于单檐庑殿顶,只有五品以上官吏的住宅正堂才能使用,后来也有些民宅开始使用歇山顶。 Jy9bY  
Jy9bY  
Jy9bY  
Jy9bY  
  歇山顶的出现晚于庑殿顶,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的明器、北朝石窟的壁画上,也都可看到歇山顶。现存最早的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的唐代南禅寺大殿。 Jy9bY  
Jy9bY  
  到了宋、元时期,歇山顶已经大为流行,一些建筑物的单檐庑殿式主殿开始改为重檐歇山式,明代时重檐歇山更广为运用到殿宇建筑之中,超越单檐庑殿,成为仅次于重檐庑殿的最高等级建筑样式。 Jy9bY  
Jy9bY  
  早期的歇山顶比较小,山墙侧透空,没有山花板,只有悬山式的博风板。明清时期,由于官式做法使用采步金和草架柱子,因此出现了大歇山,同时,山面开始不透空,明朝时多用砖头垒砌山花,到了清朝才常在博风板里加上山花板。而自明代以来,歇山式建筑日益高大,同时收山的尺度缩小、正脊的尺度加长,这使得建筑看起来更加高峻凝重。 Jy9bY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27
长见识了,还真没想到这是建筑专用名词,我还以为是老大的方言呢。
离线檐雨

发帖
547
蜂蜜
29571
威望
7
宣传贡献值
168
交易币
0
好评度
5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7-03
应该重新看看浙江地图才好记得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8-07
找到几张过去拍的照片,补上。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烟儿如梦

发帖
5083
蜂蜜
22764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3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8-07
老大,这地方不错哦!
握一捧流沙,在岁月的缝隙,流泻生命的微光。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