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396阅读
  • 2回复

不应该给小学生戴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09-25
最近,我听到了一系列关于小学一年级班主任的各种传言,能够印证的,是我弟弟和我说的两件事。其一,是到老师指定的书店买一套课外资料,68元/套,不买不行,独此一家;其二,老师给表现好的学生发小红花,说是学期终了,得x朵者可获三好生评选资格。

买书无非一“利”字,老师吃回扣,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吧,不去说它。倒是这第二件事,值得社会大众的深思,这办法好吗?

要说好不好,首先得把小学教育的目的定下来。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按照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让孩子快乐地成长,在成长中接受最基本的社会观念、社会规则和社会礼仪。快乐是前提,接受是必须。

孩子的快乐与压力成正比,小红花的作用,是给孩子无形的压力。我还贸然地推测,有的孩子可能为了小红花,养成虚假的人格。

孩子的接受教育是必须的,无教则野。但是呢,也不能太复杂,把最基本的东西教教就可以了。

小学老师很辛苦,整天忙得天天转,但愿他们有时间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小学教育该如何进行了,否则,一代一代的孩子没有什么变化。

离线心元

发帖
108
蜂蜜
10840
威望
0
宣传贡献值
1
交易币
0
好评度
2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0-09-25
      教师指定买书点的方法是有点不妥当。但是对于教师给孩子发小红花,我看不出有什么不好呀。
我认为让孩子快乐成长,并不是要让孩子在一个完全没有压力与竞争的环境中成长。实际上没有了竞争与压力中的生活并不快乐。人的真正快乐来自于战胜困难。再说,孩子长大后是要面对这个复杂的社会的,如果不从小养成坚强的性格,让他将来怎样去面对社会,怎样去生存呢?
   记得一个曾因抑郁来求助的高中生,她的家境比较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一次咨询中她对我说,在她成长的记忆中,没有什么是快乐的。也没有什么是她非常渴望得到的东西。只要她想要什么,父母总会很快地满足她。当时听了她的话,我内心有着小小的震动。问了一句:你觉得自己的生活幸福吗?她当时呆了呆说,应该是幸福吧?!至少在同学眼里,父母眼里我是很幸福的。但在她内心深处没有一丝幸福感。当遇到一些问题后很快陷落痛苦之中。
   我想是不是有压力、有挫折的生活,只要引导得好,更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怎样的环境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值得我们好好探索。我们眼中的幸福、快乐对孩子来来意义也许是不一样了的。
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离线端木天

发帖
2171
蜂蜜
4209
威望
46
宣传贡献值
15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9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0-09-25
欢迎心元朋友!!很高兴你对这个问题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不仅不赞同发小红花,甚至反对在小学阶段评选所谓的“三好学生”。原因来自两个大的方面:一,在实际操作中,陷入了以成绩论好坏的怪圈;二,无形地在孩子心中设置了一道门槛,阻滞了学生的自然成长。

先说第一。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到学校里做个简单的调查便会发现,所以,我相信你对这一点也不会有太多的歧义。关键是第二点,也是我想着重说的。

老师给学生发小红花,带有表扬和鼓励的性质,孩子还小,他就会像红舞鞋一样不停地旋转,时刻想着老师对自己的关注,时刻想着自己在同学们中的形象,天长日久,养成脆弱的心理,一旦遇到挫折,便会消沉。其次,还会造成一些学生为了红花而弄虚作假,为不良人格的形成埋下祸根,比如,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表扬,拿家里的钱说是在路上捡的,等等。第三,小学阶段本是一切不固定状态,本没有社会意义上的好与坏,现在,老师却拿社会意义上的评判标准来检视孩子,方法错误。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幸福感,问题出在孩子的感知力上,而不是物质条件上。感知力强,则幸福感强,反之则弱。这就像一根针扎在手上,有的人感觉到疼,有的人感觉不到一样,关键在于手的疼神经是否正常。所以,有必要搞清楚什么是幸福的感知力。

幸福感知力,说白了就是人的欲望与自控的调和能力。欲望与自控,无论哪一方出现了偏差,就会损害人的幸福感知力,比如,当一个人欲望过大时,就会觉得不幸福,或者,当一个人的自控过强时,也同样不会感到幸福。可见,这里的关键是两者的适当调和。要达到调和,就得有调和的能力,要有调和的能力,就必须有正确的观念和手段,正确的观念和手段来自哪里?来自我们从小的教育中。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