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7月5日那天世界杯正在酣战中,那天阿根廷0比4惨败于德国,做为梅西的球迷,我的心伤透了。这届世界杯我就是因为喜欢梅西而偏爱这支的阿根廷队。 世界杯开赛以来,我整个人都沉浸在世界杯给我带来的快乐中……。就在那天心情急转,沉浸在扼腕之痛的我也就是在那天在网上看到电影演员贾宏声跳楼自杀的消息。“宏声他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可能是我们谁也给不了他。他去寻找了,让我们静静地帮他走好……作为家人我们尊重他的选择。”看到贾宏声的家人在他去世后的声明,一种莫名的忧伤向我袭来,我对贾宏声了解不多,但我对他用这样的方法离世感到痛心,有了想要进一步了解他想法。 怀揣着一颗忧伤的心我在网上收搜着有关贾宏声报道:
“人活着为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快乐在哪里?”贾宏声是带着这些思考离去的。
在贾宏声的生前我没看过的任何影像,从报道中知道;他相貌英俊,有才华,有很强艺术气质,他成名于八十年代,当年大家还只赚几十块的时候,他已经开始几万元地赚了,了解他的朋友都说,所以他已经过了物质要求的阶段,在感情方面,他也同样有过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可以说在金钱,爱情和才华的认同这些对于别人为要为之努力奋斗去获得的,对贾宏声来说来得很容易。就在他成名时,他迷失了自己,他停止拍片,因为他厌倦演戏的虚假,他渴望寻找内心自我价值,他在音乐方面寻找到了这个自我,于是他选择在北京郊区一个出租房里,远离喧嚣,与世隔绝,终日与自己喜欢的音乐相伴生活了10年。
在痛苦的迷茫时他有过吸大麻,得过精神分裂症的经历。可他还是走出来,他重新开始拍片,他是一个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 “在他创作的时候,会很认真,而且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经常要求搭戏的对手能够加班继续排练;但在不创作的时候,他又是一个特别安静的人,不喜欢过多地与人沟通,我觉得他是一个完全为了艺术而生的人,有强烈的艺术气质在身上,这点特别值得我们尊敬。”这是与贾宏声合作过的导演对他的评价。
我现在很少看电影。经历过80年代的人都有过对当时译制片一票难求的记忆。那是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年代。现在有人称那个年代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那阵我特别喜欢看译制片,我也曾多次问过自己,为什么中国的男演员中就没有像奥立佛,克拉克·盖博等这样的演员,连气质接近的都没有?
中国人普遍不爱看中国电影,现在仍然是,问题出在哪里?剧本?导演?演员?我不是电影人,我无法搞清,我想贾宏声做为一个电影人,他想要的也不是这些,他一直在苦苦寻找应该也是我们所不解的,他总想要把真正的价值东西挖掘出来,呈现出来。但现实与认知相差很大。做为演员表演平庸也许不算是错误,但认真执著于纯粹的艺术,追求完美,是痛苦的,何况是在现在这个物质社会里,精神的价值在哪里?
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一个容易忧伤的人,是世界杯让我暂时忘记了一切,但看到阿根廷惨败梅西伤心,让我又陷入了忧伤中,这种忧伤源于偏爱,这个偏爱被世界杯的狂热放大了,我的忧伤也随之放大了。在这个时候又看到贾宏声这样的人这么的离去,令我愈发忧伤。那阵子我就一直处非常的忧伤之中,我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忧伤?为什么要忧伤?
贾宏声选择结束生命的时候,正是世界杯比赛期间,世界杯的热浪本来是可以冲淡一切,贾宏声显然是没有融入其中。
“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沉痛的贫困,操劳和不幸,比起我的哪怕是片刻无人承认的痛苦又算得了什么?”(莱蒙托夫《恶魔》)我想这应该就是贾宏声的忧伤吧,我能理解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而我为什么忧伤呢?我想是因为过于欣赏所以特别的惋惜吧。
[ 此帖被林蘅在2010-08-19 22: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