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306阅读
  • 12回复

孩子到底属于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波心
 

发帖
737
蜂蜜
20059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1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08-10-17

        今天坐车上班的时候,旁边是一个女孩和她的奶奶,因为大家靠得近,所以,祖孙俩的对话都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那个孙女大概是读6年级的样子,她们学校今天要到野生动物园去秋游。奶奶和孙女谈起食物的问题,奶奶说:“你爸爸小时侯学校去旅行,就带一瓶水炒一口杯的剩饭带去做干粮,哪有你们现在这样讲究的。昨天为了你去旅行,你妈妈特意去超市里买了几十块钱的零食,我呢,又去市场买了1斤鸡翅卤好了给你带上,这是钱,收好了,别乱买东西。”那孙女说:“爸爸昨晚已经给我说过关于他小时候去旅行的故事了,奶奶现在又讲一次,放心了,我不会乱花钱的。”然后,孙女发现奶奶在帮她收拾东西的时候放漏了一样东西,就开始了对奶奶的责备,怪奶奶没帮她收拾好。
 
        我是研究儿童教育的,听了这祖孙俩的对话,不由得陷入了沉思。自从70年代末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家家户户的孩子都成为独生子女,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父母们不知不觉地就将自己的童年缺憾补到孩子的身上了。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说,人在成年后的行为,许多都是带有深刻的童年生活印记,生于60、70年代的父母们,童年时正赶上中国动荡不安的年代,经济极低迷、物质极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心理上的缺失,一旦当他们拥有了经济实力以后就会象饿久了的人忽然获得可随量饮食的指令一样,将过去未曾得到的和现在能力所及的都在他们生命的延续——孩子身上加倍地补偿回来,娇纵、包办代替……无所不用其极。 

        我们常常看见许多父母,他们给孩子买很多、很昂贵的玩具,却不愿意每天花一小时好好地认真地去倾听他们的孩子讲话;他们花大量的时间陪孩子去上少年宫的课,去学各种的兴趣班,但却不愿意在休息日让孩子放下一切到郊外去疯、去野……如此这般的现象林林种种不胜枚举。这些举动都是“因爱之名”的,但其本质都是透过孩子去爱自己。这样的父母其实并不尊重孩子的生命尊严,他们将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他们将孩子放进一个模具里面,希望孩子成为他们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身体发肤虽受之父母,但孩子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他们不是父母的替代品、附属品。从教育学的角度去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不能成为父母亲实现自己未偿之愿的工具(虽然这句话说得可能有点过,但事实如此)。真正的爱孩子,不是给他们最好的,而是给他们需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生命发展轨迹,这种发展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存在于孩子的内部的。孩子的行为往往遵循着其内在的发展指引,孩子用其与成人不同的视角和眼光去看待外部世界,去建构他们自己的思维和是非标准,成人应该帮助孩子自行建立他的底线标准而不是用自己的是非和道德标准去衡量孩子。正如上面那个孙女一样,她应该自己去收拾东西,因为是她要去旅行,而不是奶奶,奶奶帮忙收拾只是帮忙,收拾齐整了那是人家在帮你,没收拾好那是因为自己没着急自己的事,怨不得别人,她应该知道底线在哪里,到底是谁才是要做这件事的人。

  父母们、祖辈们,将话事权还给孩子吧,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自己的底线,为自己行为负责,不将责任推卸到别人的身上,他们才会认识到自我得价值,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动人心处。
                                     ~!~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10-18
不是给他们最好的,而是给他们需要的。

看来,这是如何对待孩子的一个重要问题,一直来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10-18
我还想让孩子去野去疯,呵呵,可惜孩子还不乐意去!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离线秋枫

发帖
998
蜂蜜
15585
威望
4
宣传贡献值
1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6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10-18
快乐最重要哦
拥抱激情,感知幸福
离线波心

发帖
737
蜂蜜
20059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1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0-18
       关于疯和野的问题,其实也是有讲究的,说是带孩子出去玩,其实可以用过程中的事和物去引导孩子如何用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对于孩子自己发现的问题或结果也要及时地予以肯定,还可以因应孩子的兴趣将与之相关的书籍、实物和相关的环境提供给孩子,以便让孩子就其发现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学习、探讨和研究。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在寻找结论或探索究竟的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实际经验,而非来自书本的抽象概念。并且由兴趣而引发的学习是自发的学习,记忆会更加牢固,积极性也更强。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动人心处。
                                     ~!~
离线秋枫

发帖
998
蜂蜜
15585
威望
4
宣传贡献值
1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66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0-18
是的,要有兴趣才能够去投入。
拥抱激情,感知幸福
离线秋雪

发帖
6146
蜂蜜
25141
威望
58
宣传贡献值
1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8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0-19
真正的爱孩子不是给他们最好的,而是给他们需要的,说的太好了!
奔忙于生活的我,闲时爱在书本上找些不知名的东西,喜欢爬在格子上写些不痛不痒的文字。
离线白马非马
发帖
1128
蜂蜜
3282
威望
12
宣传贡献值
2
交易币
0
好评度
23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10-19
让孩子懂得自己的责任,这太重要了。恭喜新版开张,恭喜波心!
离线

发帖
3819
蜂蜜
69528
威望
34
宣传贡献值
13
交易币
0
好评度
12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10-23
现在的孩子,独立、责任、感恩这几方面都不大好。独生子女的弊端。发展下去很可怕。希望能有更多的好办法。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离线riririri

发帖
295
蜂蜜
1158
威望
3
宣传贡献值
0
交易币
0
好评度
1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10-23
真是一代有一代的苦,孩子也可憐,處在中國這麼激勵的競爭中!
离线斜阳

发帖
2080
蜂蜜
22547
威望
23
宣传贡献值
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9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10-27
我们常在嘴上说,要给孩子自由,要给孩子自己的空间,可是我发现如今的年轻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是包办代替,说了还有一大堆理由,独生子女本来就是我国近年来的尝试,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小人,你不娇他(她),可他们自己先娇起来了。
开心快乐每一天.学会忘记.学会宽容
离线波心

发帖
737
蜂蜜
20059
威望
1
宣传贡献值
17
交易币
0
好评度
10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10-28
    是啊,给孩子自由不是光在嘴上说说而已的。中国有句老话叫“无为而治”,能真正做到“无为”而又能“治”的父母太少了。给孩子自由就是将所有的事情都交回给他们自己,让他自己把握,让孩子明白他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对父母、对师长有交代而活。可惜的是中国的父母几千年来都是为孩子操碎了心,“为你好,想你成才”成为包办代替的堂而皇之的借口。真正的无为而治就是为人父母者能够压制住自己的焦虑,让孩子去把握控制自己的事情,虽然会犯错,但在孩子建构生命法则的过程中会更有作用。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其奈风流端整外,更别有动人心处。
                                     ~!~
离线指语

发帖
1153
蜂蜜
18832
威望
15
宣传贡献值
1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4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11-20
做到“无为”而又能“治”
值得思考。
一灯一筝一人瘦;一抚琴弦一泪流;一遇一别一场
梦;一缕相思一缕愁。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