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懂得我们的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些孩子的事:
1、孩子会在某一段时期对某一项活动或对做某一件事情非常热衷,简直到了不肯吃不肯睡,不离不弃的地步,为什么?
这是因为孩子到了某一事物的敏感期。
以神话的儿子为例:最近总喜欢画呀、剪呀,那是孩子到了“剪、涂、贴”的敏感期。这一敏感期通常出现在3-4岁,但从孩子1岁以后实现了手指的分化(一把抓——三指抓——使用拇指和食指对捏),能熟练地使用自己的手开始就已经出现,初期表现为喜欢涂鸦(拿着笔不分场地地到处涂),到2岁左右表现为喜欢使用工具(剪刀、浆糊等),到3岁手能控制的肌肉的力度,学会握笔时表现为疯狂地沉迷画画和使用各种材料作画。
2、孩子总是害怕医生、害怕打针,害怕警察,为什么?
这是因为家长在带孩子去打针的时候没有给孩子做心理准备。而且中国大多数的家长有这样一种习惯,总是用一些穿着特殊制服的职业者去恐吓孩子,以使孩子听话。其实,孩子对打针本身并不恐惧,恐惧的是成人给与他们的印象,而且这一印象是经过孩子的想象加工过的。那是什么呢?孩子的真实想法是:医生会给不听话的孩子打针,现在医生给我打针了,我一定是不听话了,妈妈不再爱我了。为此,家长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孩子有你认为“不听话”的行为要好好的去找根本原音,不要单纯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将医生、警察这些职业者用来警醒孩子。带孩子去打针之前先告诉孩子:我们今天要去打针(注意一定是要说我们,以表示你和孩子是在一起的),打针的过程会有点疼,但是我们可以忍受的那种疼,妈妈会一直陪在你身边的,如果你怕了,可以哭,但别哭太久了,妈妈会一直陪着你的。当你这样和孩子说完以后,孩子对于打针这件事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认识,也就不会大吵大闹了。
3、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哭,又不愿意上幼儿园,为什么?
这是因为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总是生怕孩子会不适应见不到妈妈会哭,于是就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在幼儿园门前依依不舍地上演“阳关三叠”。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妈妈只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前一天晚上跟孩子说:明天,我们就要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面会有许多和你一样大的小朋友,他们会成为你的新朋友,妈妈明天会陪你到幼儿园的。第二天送孩子到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只要给孩子一个有力的拥抱,然后对孩子说:“去吧,去看看你的老师和新朋友。”然后就离开。这时,切记别说:妈妈晚上早点来接你,你乖……如此之类的话。孩子对时间是没有具体的概念的,如果妈妈说了早点来接,孩子就会以为是只放下他一小会,然后如果放下妈妈不在了,就会哭闹不休。所以,给你的孩子一个拥抱就足够,给他面对新生活的勇气,使他明白妈妈是懂得他的,知道他面对幼儿园的新生活需要勇气。
PS:不要吝啬对孩子说“我爱你”,爱有时真得要挂在口上,这样你的孩子会非常的自信,因为他知道你爱他,知道他真实地拥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