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有文章提到猪口地。猪口地,顾名思义,种的东西是供猪吃的。实际操作起来,猪口地成是口粮的一个来源,种点小麦、番薯和土豆等,补贴集体分配的粮食不足。养猪有任务的,每户必须卖半只猪的白肉给国家。养人都成问题,养的猪多是瘦骨伶丁。我看现在的猪苗都比当时待宰的猪要重。有一年家里的猪没有养大,任务又催得累,父亲与屠夫商讨,把猪的脊柱都归到国家这一边,勉强完成任务。记得合格毛猪的体重是一百二十斤。 Gb |}Su
农户养猪除了为完成国家任务,也有为集体积肥的任务。现在猪窝多是水泥地加围栏,比较干净了。以前猪窝有如泥塘,里面放一些稻草,猪在上面吃喝撒拉。就这样小的面积,猪也给分出吃饭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和方便的地方。人们都骂猪脏,骂猪蠢,其实猪是没有办法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些人家的猪窝,不怎么添稻草,看起来有如水牢,真是亏待猪了。这些稻草经过发酵,再加上猪的粪便,是优质农家肥。这个农家肥我们这里叫“猪栏”。有时“猪栏”也指猪窝。 Gb |}Su
暑期参加过集体劳动的。集体生产,每人都给评过分的,出一天工挣几个工分。十足劳力是十分,刚开始做,给的工分是一分半。就是一分半的工分,劳动也不轻松。最难受的担“猪栏”,臭不说,肩头的承重受不了。没有手拉车之类,完全是靠肩膀给挑到田头。一分半工分,属于学徒一类,能干的只是低等活儿。大人做的是种田,属于高技术活儿。实际上担的也不多,无非是几十斤,只是处于生长期,个子小力气小,一天下来人都累跨掉了。大人也不帮忙,让我们这帮人练身子骨。除了担,还得把“猪栏”撒到田间。这个撒,有土名,叫“牵猪栏”。热天,难忍的恶臭。大人说有臭才有香。记得有除臭味的方法,烧一把稻草,手在上面烤一烤,手上的臭气没了。 Gb |}Su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当时化肥刚开始试用,集体用的化肥多与征粮任务联系一起,你卖了多少爱国粮,给你发多少化肥票,化肥量有限。城里有化肥厂,生产氨水的,生产队为了买点氨水,在运输上用了很多心思。“猪栏”还是重要的肥料。“猪栏”集体给运走了,但总有没有处理干净的,角落留的,地上落的,给扫成堆,人们担到自己自留地或猪口地上。说是集体化,人们对自留地和猪口地的关注程度远超过集体的。自留地和猪口地是典型的精耕细作。有一户农家,集体劳动之余都趴在自己的番薯地上,种的番薯很难看。原因是怕番薯旱着,每天去浇水,番薯吸引了过多的水分,开裂了。家里人多,指望着这些番薯充口粮的。 Gb |}Su
担“猪栏”并没有在人们的嘴巴上消失。麻将桌上,有一家因事要临时处理一下,让边上的人代劳一下。边上人说好吧,我给你担“猪栏”。担“猪栏”者,不负责输赢,只是把牌局维持下去,不让伟大的麻将事业黄了。担“猪栏”,又臭又累,还有吃力不讨好的意思在。 Gb |}Su
Gb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