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朋友说新八三省道的几个隧道通了,过二个隧道就是滩溪,比走沿水库边的公路近多了。新八三省道,逢山打洞,遇水搭桥,走的是直线,当然近了。听过,心里痒痒的,想去走一次。今天有时间,约朋友一起骑摩托车过去。新省道在建,距正式开通有待时日。隧道是通了,可里面还没有安装辅助设备,电灯呀,通风机呀。摩托车带灯的,通过不成问题。特长隧道,里面是漆黑的世界,摩托车的光也太弱了,人坐在上面有点恍惚。碰到有村民骑着三轮车,用手电筒照明,灯光有如萤火虫。有工程车对面开来,扬起的尘埃经久不散。灯光难以穿透尘埃,看到的是一片白茫茫。回头我们可不能再走这条路了。出了隧道,我们相视一看,笑了,“灰头土脸”,我们给染白了。 xrPZy*Y,
多走了一个隧道。我们下了新省道进入村道,终点是严坑村。严坑村来过几次,这是个几乎没有现代建筑材料(钢筋、水泥等)的村子。以前都是站在村口看看,今儿转了进去。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老村子,低矮的木结构两层房子散落小溪两边。这条小溪应该从村名叫严坑溪,从南面汇入牛头山水库。外墙多是取材于溪中的鹅卵石。这些房子的建筑年代多是民国年间,甚至是大清年间。有一些倒塌的房子,还站着的房子也是难以支撑。严坑村是牛头山水库的库区,由于地势高,村子没有迁移,但因为水库,交通极为不便。早些年修了沿水库边的公路,到水库大坝是十公里,属于典型的“深山冷岙”。等新省道开通,这里交通会得到极大的改善。 xrPZy*Y,
进村走了几步,惹得鸡飞狗跳。有生人来,狗最为激动了。老村,还是活着的村子,里面活动的多是老人。村里狗多,该是老人为了让村子热闹一些而养的。看有村民在做畚头,过去聊几句。说这村子里好多人会做畚斗。用时尚的话来说,这是一个畚斗专业村。畚斗这种竹制农具,还没有完全被塑料和铁皮制品所代替,仍有一定市场。说有人上门来“行”的。这个“行”是收购的意思。问价格,十五元一只,夫妻对,不计成本,一天得编七八个才抵得打工收入。村民说一年多在大洋公司打工,男工收入五十五元,女工四十五元,现在农闲,在家做畚斗挣钱。自己的土地让大洋公司承包了搞现代种植业。这个村子还有人做团箕、“米簸”。团箕是农家的晾晒工具,底部有篾条支撑。米簸底部没有蔑条支撑,除了能晾晒之外,更重要的作用是扬糠除秽。村民叹息生活的不便,说要买点日用品,包车到邵家渡,得六十元。严坑村属于邵家渡街道,但村民口音与邵家渡一带不同,带涌泉方向的口音。 xrPZy*Y,
看时间,得往回赶了。当然是走沿水库的公路。路过滩溪,看到的是几座别墅式建筑物。滩溪该是修水库前滩溪公社的所在地。滩溪没了古村落。看过闲书,说江青在临海的溪路乡避难过,这当然当主席夫人之前的事。溪路乡是不是滩溪公社,不知道。如果是的话,造一间“古建筑”,名其曰“江青避难处”,或许能招徕几个客人。现在许多地方都在搞名人经济嘛,连虚拟的西门庆都搬出来了。不过江青在临海避难,毕竟是一段尴尬的历史,似乎江青本人也在刻意回避的。主席夫人,成了反革命,最后在狱中自杀,还是一段尴尬历史。闲话太多,打住。没有在滩溪停留。水库边的公路损坏太严重,骑摩托车有点担心。 xrP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