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蜂鸣十岁了! _s:5)
_s:5)
我没赶上蜂鸣初创的起点,是中途搭上了这班列车。有人说这趟车冷清。在十周年坛庆之际,我想对这个说法进行剖析。网络论坛出现后,确实红火了一阵子,大大小小的论坛多如牛毛,进入论坛的人多如沙石。经过了大约五年的红火时段,论坛进入整合时段,很多论坛关门大吉。这以后剩下的论坛,大致说来呈现两种态势,大者愈大,小者趋专。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_s:5)
_s:5)
首先,办论坛的人多是一时兴起,几个人一撮合,交点钱就申请了。然后就是招兵买马,拉人头,圈地盘,图个红红火火的热闹氛围,让来这里的人感受到亲如一家。以这样的思路搞论坛,注定不长。因为,人的热情是有时间的,难以持久,就像搞对象,以所谓爱情为标准的,蜜月期一过,剩下的就是琐碎的具体家务,矛盾就出现了。真正能使论坛持久下去的,还是发帖,发自己认真写的帖子。在我看来,帖子没有水平高低之分,只有认真不认真之区别。一篇帖子,无论水平如何,我都能从中看出写帖子人是否是认真写的。 _s:5)
_s:5)
其次,是进论坛的人,也叫会员。有的会员也认真写帖子,只是心态不怎么过硬,总想着自己的帖子跟的人越多越好。在这样的心态下,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只要跟的人少了,就不积极了。当然,这也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_s:5)
_s:5)
出现了上述两种情况后,大多数的论坛管理者,不能善处,应对无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论坛如秋风下的树叶。 _s:5)
_s:5)
毋容讳言,我们的论坛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所幸,秋绪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才使得我们的蜂鸣重获新生。这一切,都是秋绪个人执着的性格和顺势的应对所决定的。也就说,没有他的执着,就没有蜂鸣的存在,没有他的顺势,就没有蜂鸣的今天。 _s:5)
_s:5)
秋绪的执着,就不讲了,大家有目共睹。说说他的顺势。蜂鸣,原来是以文学论坛的面目出现的,平心而论,真正搞文学创作的人,自有他的去处,假如论坛管理者本身不在文学圈内,要想把论坛的文学味搞好,难度很大。再加上会员的不作为,论坛的萧条是必然的。秋绪对这种大势是明了的,所以,他早有预言,博客将取代论坛,成为以后网络发展的趋势。于是,他开始搞博客,把论坛与博客结合起来,冀望我们的蜂鸣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_s:5)
_s:5)
也许是机缘巧作,蜂鸣逐步走向摄影世界。这一变化是正确的,符合“小者俞专”的大势。 _s:5)
_s:5)
当蜂鸣走向新阶段后,秋绪又遇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摄影板块片多文少;二是摄影的外展空间不够;三是文学板块的落后。 _s:5)
_s:5)
第一、第二的问题不是我能说的,我说说第三。 _s:5)
_s:5)
文学板块落后,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这些人的懒惰。特别是一些版主,没有做到带头作用,长时间不发帖子,偶尔神龙见头不见尾地跟跟帖子,这不行。发展是硬道理,对我们蜂鸣来说,发帖才是硬道理。你光说你对蜂鸣如何如何有感情,表现在哪里? _s:5)
_s:5)
秋绪是厚道人,不会说刻薄的话,我看着心疼,我替他说吧。我也不能忽视自己的缺点,我是有自知之明的,那就是与大家交流少,过于直接。交流少,对创造氛围不利;过于直接,对回帖不利。我愿借此机会,向大家道歉,同时,表露一下我的心迹。 _s:5)
_s:5)
我不轻易回帖,也不轻易把人看作是朋友。我认为,只有经历打击、挫折以后,才可以说某某是朋友。所以,在漫长的网路里,那些受到我攻击、冷落,而依然热情的人,在我心底,都被当作了朋友,当作了值得尊敬的人。当你要委以大任某人时,一定要看是否经得起考验,正所谓美我者不友也。 _s:5)
_s:5)
_s:5)
我们有逢十而庆的传统,与其庆人家,不如庆自己。我衷心地祝福我们的蜂鸣!又因为与黄岩远隔千里,不能亲赴以贺,遗憾之至。祝到场的同仁,玩得开心,把秋绪灌醉。 _s:5)
_s:5)
_s:5)
_s: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