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捣馍糍,这个“馍糍衣”最好是松花粉。松花粉市场有卖,可是价格太高,用不起。又说好吃的还是“糕花”,香气扑鼻呀。“糕花”,我知道,是刚蒸熟的粳米粉。粳米,本地叫晚米,主要用途是做年糕。本地不叫年糕的,叫水浸糕,用成的年糕存放在水里,因贮存方法而名。“糕花”我当然吃过。几十年前,村子里家家户都会做点“水浸糕”。没有用机器,采用互助性质,你的做了做我的。做“水浸糕”得花上大力气,不然揉成的“水浸糕”会剥层,保存时间短。那个年代的我当然没有力气,只有吃点“糕花”的本事。做年糕和捣馍糍是连起来的,加上杀猪放鞭炮,是那个时代的年味。现在年糕和馍糍是机械化生产,猪得赶到屠宰场去杀,所剩的年味就是放鞭炮了。 = ~1EpZ
对吃这么精通,真是个“哽孔”呀。哈哈。随后问临海什么地方有“嵌糕”卖。说似乎有的,不清楚了。我知道以前西大街有“嵌糕”店的,不知这家店是不是还在。我看可能不怎么大。“嵌糕”在温岭一带食客众多,在本地市场有限。本地还是习惯吃麦油猪、年糕和馍糍等。真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提到“嵌糕”,是因为“嵌糕”是用“糕花”加工的,把“糕花”揉过之摊成薄片,上面放些菜肴,再卷起来吃。这个“糕花”有如麦油猪的粉皮,只是皮厚得多。卖“嵌糕”的店家,多有一个盘秤,你报一个数量,店家给你取一点放在盘上,报个多少钱。有如我们这里的炒馍糍,你要吃一斤还是八两,先过称。其次还得报上嵌上什么菜肴。菜肴有荤有素,丰俭由人。 = ~1EpZ
嵌,这个字本地常用,不过音读别了,这音我找不出近音字来代替。嵌有“看”的读音,平地读时口开得大着,音短一些。排队时有人插队,我们说是嵌,是嵌了进来。现在路上的车多,能干者总能嵌到车流的前面去。能嵌进来就是本事呀。人挤人了,小孩子还在疯闹,大人斥责声,不要“嵌来嵌开”。嵌一种烹饪方法,除“嵌糕”,本地有“嵌馍糍”、“嵌麦油猪”和“嵌馒头”等。“嵌馒头”是做包子(本地馒头和包子不分,都叫馒头)时把馅料包到粉皮中去。“嵌馍糍”,是馍糍的一种烧法,先炒些馅料,把馍糍烙软摊开,把馅料倒上再把馍糍折起来,然后放在锅里两面烙黄。嵌到馍糍里的菜肴也没有什么讲究,如果找不到更好的,咸菜也行。想到吃“嵌馍糍”,到菜场买一块,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二分钟,锅上煎一个鸡蛋,把馍糍扣上去也算是“嵌馍糍”了。本地西大街有一家卖“嵌馍糍”的店,比我的功夫都要差,只是把烙软的馍糍扣在蔬菜上,以充“嵌馍糍”。 = ~1EpZ
也有说不是嵌,是夹。有一点道理,这个“嵌糕”和“嵌馍糍”与汉堡包、热狗有点相似,两片面包,中间夹点蔬菜呀,肉呀。北方有“馍夹肉”,没有吃过,怀疑与汉堡包是类似的东西,只是汉堡包是洋货。嵌和夹,字义不同,嵌是强调菜肴的作用,是菜肴硬挤给挤进去的,而夹应该是菜肴处于被动地位,由面包或馍给围起来。这样说来,“嵌糕”和“嵌馍糍”应该是“夹糕”和“夹馍糍”,可生活中其它地方用到的“嵌”有挤的意思,其实用什么字无所谓,人们吃时都会明白的,就写成“嵌糍”和“嵌馍糍”吧。 = ~1EpZ
带同事去爬山,其中有个捣馍糍活动安排。饭后每人分了几块馍糍带回家。有同事建议,以后如果有类似的活动,男的分馍糍,女的分水浸糕。这位同事是讲了带点颜色的话。意会的笑一笑。快新年了,祝朋友笑口常开! = ~1EpZ
糕,高呀,网上下载一盘嵌糕和一盘炒年糕,以祝朋友们来年高升! = ~1EpZ
(图片来自网上) = ~1Ep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