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报纸上,在网上新闻里,我都看见了一篇报道,内容是: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提拔一名24岁的女教师为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本来这事也没什么,就是提拔一名乞丐当院长,我也觉得正常,不必大惊小怪。可是,看了该大学的一位发言人的讲话,我觉得假的恶心人。这位发言人,可能是有些话不好说,他不直接回答记者的问题。既然这样,就以一句“无可奉告”打发记者就是了,他还在那里说了一通提拔干部的原则问题,那意思是我们做的对,是按原则来的。
真的按原则来的吗?如果要较真的话,我看是一点原则都没有。一个24岁的女研究生,又上学又留学,刚出校门又进校门,可以说,基本上没有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至于业务上,她可能懂得国际关系的理论,仅凭这点资历,要评她是个好教师还差不多,当院领导,还差火候。
几十年来,文教卫系统内的斗争是最普遍、最厉害、最残酷的,所以,社会给这个系统的总结是:越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斗争越厉害。体现在提拔、升职、评级,以及福利待遇上。这个系统内,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落井下石、拉帮结派、两面三刀、阿谀奉承等现象层出不穷。要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生存尚且不易,何况提拔?更何况是24岁?更更何况是女性?
如今的提拔,真正的原则无非有三:后台、交换和金钱。所谓后台,也叫天线,就是背后有靠山;所谓交换,就是我提拔你小姨子,你得提拔我大舅子;所谓金钱,就是拿钱买。于是,一个既得利益阶层间的关系网,越织越大,牢不可破。现在叫做圈,不叫网了,你不在圈里混,休想得到提拔。那么,问题来了,一个24岁的女教师,是怎么进入圈里的呢?
网上有人说她是某市长的女儿,这说法道理上是成立的,但是,毕竟没有得到印证,也不好说什么。
我对她当副院长一事不想说什么,只是对那个发言人的说词反感。以后啊,你别再面对公众的时候说那些欲盖弥彰的话了,还是来一句“无可奉告”听着舒服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