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了,带上一罐精品茶叶。注意过,罐上有“浙江名牌”四字。为什么说是精品,看包装呗,一个硬纸盒,里面放着五个小罐。一罐二两,一斤装。硬纸盒还放在一个纸袋中。按理说,包装什么,多是浪费,可包装精致,会让人们理解为精品。购买什么东西,人们多从外包装开始思考的。劣质的包装,里面估计没有好东西。也有人喜欢包装而购物的,有成语叫“买椟还珠”,只要椟,不要珠。 b{C3r3B8
自己的桌子上还有茶叶的,别人给的,只是一个铝皮包装袋,没有外包装,茶叶的质量也不怎么好。说起来并没有喝茶叶的习惯,只是加些茶叶,盖一下白开水淡寡的味道。对茶叶的好与差,其实是品不出来。只是感觉好的茶叶,换了二三次水,味道就没了。茶叶质量次一点,味苦一些,能换水的次数多一些。我一般是早上泡了一杯茶叶,一直喝到下午下班,中间很少换茶叶。今天带的应该是好茶叶,至少包装是精致的,这叫什么来着,本地俚语,是“有鲞不吃烤”。 b{C3r3B8
鲞是干鱼,有黄鱼鲞和鳗鲞,超市里有卖,价格比较高。一些杂鱼制成的鱼鲞,价格低一些。黄鱼鲞该是养殖黄鱼制的。现在野生黄鱼这么贵,给制成黄鱼鲞得是天价了。我总认为鱼鲞是鱼卖不了,给晒成鱼鲞保存起来。现在保鲜技术好,可还有人喜好这一口,鱼鲞还有一定的市场。“烤”也是干鱼,为什么不叫鲞,可能是“烤”是整条晒干的,不像鲞一样给剖开晒。“烤”,全称是“烤头”,低档海货。“有鲞不吃烤”,鲞肯定比“烤”好吃。“烤头”,放在电饭煲上的蒸格上蒸,饭熟了,“烤头”也熟了。这个“烤头”下饭是挺不错的。以前村子里有人分家,分家饭中有“烤头”这盘咸菜,“烤”与“靠”同音,吃过“烤头”,分家了不分心,父母还是有“靠头”。鲞和“烤”味道都不错,可现在晒制时可能用上了特殊物质,人们不敢吃了。 b{C3r3B8
网上查过,这个“烤头”是就是龙头烤,是龙头鱼晒干制成的。龙头鱼本地叫水潺,是价格最低的海鲜之一。价格最低也不低了,好一点水潺要近十元钱一斤。早几年就二三元钱一斤的。水潺骨软水多,味道鲜美。水潺和豆腐一起烧,味道不错的。饭店里也给水潺红烧或油炸,精制成价格不菲的菜肴。 b{C3r3B8
网上抄几句关于龙头烤的: b{C3r3B8
龙头烤是九肚鱼进过厨艺加工后完成的一道菜名,九肚鱼的学名叫龙头鱼,属狗母鱼科,又名狗母鱼、虾潺、豆腐鱼、狗吐鱼、狗奶、水龙鱼等。为何又将龙头鱼称为九肚鱼呢?说起来还颇有点意思。把龙头鱼称为狗母鱼(或狗吐鱼)是广东师傅的常见叫法,或许是由于饮食行业上称狗母鱼、狗吐鱼太难听的缘故,再加之广东话中“狗”的发音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九”,“母”、“吐”,又与“肚”的发音相近,于是厨房里的师傅便将其称之为“九肚鱼”了,而九秃鱼、九兔鱼等叫法则是在九肚鱼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变误传而来。 b{C3r3B8
九肚鱼体长而侧扁,一般约为15~26厘米,重约75~150克。头大,眼小,口裂颇大,两颌牙密生,牙细而尖锐。鱼体柔软,大部分光滑无鳞,唯侧线上有一行较大的鳞直抵尾叉,头及背面线为棕色,腹部为乳白色,背鳍1个,仅有鳍条而无鳍棘,背鳍后有一小脂鳍,胸鳍和腹鳍发达,约等长。尾鳍三叉形,中叶较短。九肚鱼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均有出产,其中以浙江省的温州、台州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产量较多,其渔获期以春季为主。九肚鱼属“见光死”鱼类,捕捞离海后上岸便死,还因其体内含水分较多,不易贮存,所以以前多加工成盐干制品,即“龙头烤”。 b{C3r3B8
(图片来自网上) b{C3r3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