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10阅读
  • 3回复

“和哀共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且行且乐
 

发帖
1642
蜂蜜
13054
威望
20
宣传贡献值
6
交易币
0
好评度
36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2-03-20
    在上坪村的小学墙上,有一行标语。字体不怎么样,需要有相当的胆量才能给写上去的。有人看到仔细,怎么是“和哀共济”。我说应该是“和衷共济”呀。再看,果然是“和哀共济”。“衷”与“哀”,只差一笔,意思大不一样。 q{f (T\  
    “和哀共济”,下面还有十二个字,是负重奋进,敢为人先,还有四字,记不得了。翻过照片,照片拍得不好,字看不出来。前面几个字还一笔一画地认真写着,后面几个字,变成“草体”了。想起来,这十六个字,说是什么精神的,当时是属政治任务,要上墙的,上坪村似乎除了小学的墙上,没有地方可写这几个字。偶儿在别的地方看到这十六字的铜制大字的,很有气派的,只是时间久远,暗淡了许多。 q{f (T\  
    什么精神,二十几年的事情,那个年代叫到很生猛的。本国是口号大国,一个年代有一个梦想,一个年代有自己特有的口号。当时还有什么“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不过这些口号上过了墙,广播叫过几遍,任务也完成了。强加于人们的什么精神,想起来是多么的荒唐。狂热了,总归于平淡,百姓还是过着自己的生活。墙上的字,或许是小学教师所为。“衷”错写为“哀”,是一时疏忽,更主要原因该是不理解“和衷共济”的意思。我想是没几人懂得“和衷共济”的意思。毛粉都说那个时代消灭了多少文盲,大概是认得几个字就不算文盲了。毛时代人们接受的教育只能算愚民教育,连个算术题前面都来一段语录的。这座小学早已废了,人去屋空,房屋也支撑了不了几年。快了,这些丑陋的文字,莫名其妙的口号随之会烟消云散。 q{f (T\  
    关于和衷共济,网上抄几句: q{f (T\  
    衷:内心;济:渡。和衷共济,意思是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出自尚书·皋陶谟》:“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鲁语下》“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示例:他见了启事便跑到书店里来,谈了些~的话。(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q{f (T\  
    近义词:同舟共济、齐心协力、风雨同舟。反义词:貌合神离、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q{f (T\  
    如果改用齐心协力,懂得人肯定多得多了。为什么要用和衷共济,该是口号这个东西是用来吓人的,大家都懂了,是吓不到人的。 q{f (T\  
    用“和衷共济,敢为人先”作关键词,网上搜一下,出来是几百个网页,大都是各地的精神表述。口号吧,无非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学舌而已。
q{f (T\  
q{f (T\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离线秋绪

发帖
24406
蜂蜜
223945
威望
220
宣传贡献值
578
交易币
0
好评度
306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12-03-20
一笔之误,一字之差,缪之千里。 q{f (T\  
q{f (T\  
书者竟然没能发现,成就了楼主一篇网络贴子,这是书者怎么也想不到的。 q{f (T\  
q{f (T\  
“毛粉都说那个时代消灭了多少文盲,大概是认得几个字就不算文盲了。”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是无法正确去理解的。 q{f (T\  
q{f (T\  
那个时代的文盲,是大字不识一个,出远门都无法认路的。不象如今社会,没点文学素养没点科学知识,可能就会让人讥为文盲了。比如,我的老父亲,解放前从来没有上过学,听不懂普通话,看不懂路牌和地名,出远门十分艰难。自从解放初参加了农民夜校里的识字扫盲班学习后,出门能认字,交流能说上几句普通话,给家里写信不要求人;在生产队里,还能当个小出纳,记个帐啥的……难道,这不是扫盲的成果吗?那时候的扫盲运动,给亿万农民带来了实惠。这是实在的。 q{f (T\  
q{f (T\  
“毛时代人们接受的教育只能算愚民教育,连个算术题前面都来一段语录的。”这也不敢完全认同。 q{f (T\  
q{f (T\  
这一现象,是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此之前,是没有这样的情况。如果说毛时代都是楼主所说的愚民教育,难道说我们这几代都是愚民不成? q{f (T\  
q{f (T\  
看贴是学习,跟贴是友谊。朋友,你跟贴了吗?
我的个人主页:http://www.hycs.zj.cn/bbs/u.php?uid=2
离线烟儿如梦

发帖
5083
蜂蜜
22764
威望
17
宣传贡献值
3
交易币
0
好评度
274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12-03-20
最后四个字是:振兴中华。 q{f (T\  
我拍的照片上还能看的出来。
握一捧流沙,在岁月的缝隙,流泻生命的微光。
离线

发帖
15120
蜂蜜
5314
威望
275
宣传贡献值
127
交易币
0
好评度
45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12-03-20
俺也是文盲一个,只听说过同舟共济,没听说过和衷共济。
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快速回复
限400 字节
摄影、文学原创与慈善公益信息平台——蜂鸣网欢迎您!
 
上一个 下一个